穴位,学名腧(shù,第四声)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穴位是中国文化和中医学特有的名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称为穴、穴道。
清,李学川,《针灸逢源》中记录人体腧穴一共有361个穴位,,现在的国际腧穴标准也是这样的。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也有学者认为人体有365个穴位。有十四条正经和八条奇经!不管是361个穴位还是365个穴位,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下常用的穴位
常 用 十 大 穴 位
一、天突穴(任脉)
【定位】
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能】
理气化痰,宣肺利咽
【主治】
①气喘、咳嗽
②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
③噎膈(肿瘤)
【调养】
1、离口腔、咽腔近,针对咽炎、咽喉炎、咽喉肿痛。
2、离气管近,治疗咳嗽、气喘。
3、离食管近,胃火引起的口臭、牙龈肿痛。
二、膻中穴(任脉)
【定位】
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能】
宽胸理气,化痰平喘,宁心通脉,乳腺疾病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闷
②心痛、心悸
③乳少,乳痈
【调养】
1、针对支气管、肺部疾病。
2、治疗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胸痛、晕车。
3、可以治疗乳腺炎、乳腺增生、缺乳、回乳。
4、膻中穴又叫气会,是气机运极之处;同时又临近心脏的体表投影,胸闷、气短、心烦可以用膻中穴进行调理,用感冒保健贴和消食保健贴。
三、中脘穴(任脉)
【定位】
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中上4寸。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
【功能】
健脾和胃,通腹理气,祛湿化痰
【主治】
①胃脘痛,腹胀,呕吐,吞酸,食不化,黄疸,泄泻。
②哮喘痰多。
③头痛,失眠,惊厥。
【调养】
1、针对胃痛、腹痛、腹胀。
2、针对呕吐、呃逆(打嗝)。
3、针对胃动力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少食。
四、神阙穴(任脉)
【定位】
人体前正中线,在腹中部,脐中央
【功能】
培元固本,温中散寒,回阳固脱
【主治】
①泄痢,绕脐腹痛。
②脱肛,水肿。
③虚脱
【调养】
1、具有固元培本(增加免疫力)、回阳救逆、调理胃肠、脾胃的作用,可以抵抗表邪,配合治疗所有疾病的穴道,人体保健大穴之一。
2、针对腹泻。
3、针对便秘。
4、针对妇科疾病及月经病。
五、止泻穴(任脉)
【定位】
止泻穴定位:又名利尿穴,位于腹中线,当脐下2.5寸处 或于神阙与曲骨穴连线之中点取穴。
【主治】
①尿潴留、痢疾,腹痛,腹胀,血尿,淋病,肾炎。
【调养】
1、针对腹泻等肠道疾病。
六、关元穴(任脉)
【定位】
关元穴定位:位于腹部中线,当脐下3寸处。
【功能】
补虚强身,元阴元阳汇集之处,男子藏精,女子蓄血。
【主治】
①虚劳、虚脱。
②月经病、男科病(阳痿遗精,痛经闭经,不孕不育)
③腹痛,腹泻,痢疾,疝气
【调养】
1、女性的子宫、痛经、宫颈炎症等。
2、男性的前列腺、阳痿、早泄、治肾虚、遗精。
3、针对泌尿系疾病。尿频、尿急、尿痛。
七、大椎穴(督脉)
【定位】
后背部,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能】
清热疏风、益气壮阳,止咳平喘
【主治】
①热症、感冒、惊风、癫痫
②咳嗽,气喘。
③出疹。
④头项强痛。
【调养】
1、针对一切原因的发热症状。
2、针对五劳虚损、气血虚弱症状。
3、针对出疹性疾病。
4、针对颈部肌肉酸痛。
八、肺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能】
肺系疾患,清热透疹
【主治】
①气喘,咳嗽
②潮热盗汗
③皮肤瘙痒,出疹
④肩背部肌肉疼痛不适
【调养】
1、针对肺系疾病。
2、针对出疹痘痘。
3、针对烦热盗汗。
4、针对肩背部肌肉酸重不适感。
Tip:本穴位比较特殊,大家请仔细对应穴位图,其实很简单,却又很复杂,大多数人都很容易找错哟!您找对了吗?
九、命门穴(督脉)
【定位】
腰部,后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功能】
培元固本,温阳行气,强健腰膝
【主治】
①腰痛
②遗尿,尿频
③月经病,男科病
【调养】
1、针对肾气不固汗出、遗尿症状。
2、针对男科病、妇科病。
3、针对腰部疾病。
十、涌泉穴(足少阴肾经)
【定位】
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中,当足第2、3脚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
【功能】
醒脑开窍,强心利尿,泄热降逆
【主治】
①头痛眩晕
②晕厥失眠
③尿多
④咽喉病
【调养】
1、针对头昏、头痛、目赤肿痛。
2、针对牙疼、手足口病、咽喉肿痛等。
3、针对泌尿系疾病。能引火归元、清火补肾。
4、针对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7323369857381466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