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990|回复: 2

    拔罐有什么功效?哪几类人不适宜拔罐?“广州+”告诉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8 07: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说到祛湿清热,

    广东人自然想到煲汤。

    其实,祛湿清热不止是通过

    吃吃喝喝才能实现,

    也可以通过拔罐、刮痧、艾灸

    等中医疗法来实现。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拔罐

    拔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拔罐是祛湿的利器,同时它也有清热的功效。拔罐也分为火罐和气罐,那么,拔罐的原理是怎样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庄礼兴为你介绍。

    中医认为,湿、热都是邪,邪气潜藏在身体里,损伤脏腑,而拔火罐可以将邪气拔出,通过经络的刺激调节脏腑功能,使排毒能力增强,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而从西医角度来看,拔火罐是用负压的方式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如果要祛湿,拔罐选择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最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庄礼兴介绍说,拔罐最好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因此背部是最佳选择。如果有针对性地祛湿,可选择在脊柱两侧的肌肉和腰部来拔,这些地方刚好是膀胱经、肾腧、脾腧所在的区域。经常被湿气所困的人,往往有脾虚的问题,选择这些部位来拔罐还有健脾的作用。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去养生馆、美容院拔罐,一拔就三四十分钟。

    是不是拔的时间越久就越好?

    庄礼兴的回答是否定的。一般来说,拔罐10分钟左右即可。现在拔罐多是用玻璃罐,有利于观察皮肤的状况,如果淤斑颜色很深,或已经出了水泡,则提示有些过度了,即使不到10分钟也应当起罐。如果拔罐部位的皮肤颜色仍很浅(多见于虚症体质者),则可以适当延长拔罐时间。

    体内湿气较重者,能看到罐上有层水雾,对于这部分人,建议每两天拔罐一次。如果湿气不重,每周拔两次即可。

    拔罐疗法,在家不可自行拔火罐

    拔罐疗法,是一种以杯罐为工具,借热力排去罐内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这种疗法可以疏通经络、逐寒祛湿、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外感寒邪,久寒痼冷,经络气血阻滞日久,筋脉肌肉失养等病症。

    拔罐分为火罐和气罐,拔火罐一定要在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人操作,因为拔火罐在操作上要求一定的技巧,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皮肤烧伤,也易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故并不建议自行拔火罐。

    家庭保健使用拔罐疗法,建议使用“拔罐器”,虽然效果不及火罐好,但安全系数较高,而且简单易操作,适合家庭保健。

    拔罐疗法的适用范围也相对比较广,除有出血倾向和过于虚弱的体质外,其他体质都适合运用此疗法,但要注意体质虚弱的、免疫力低下的、年龄比较大的,拔的时候要慎重,且时间不能太长,力度不能太大;如果病情比较轻,没必要长时间、大力度地拔;拔罐之后,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不能受凉,拔罐之后,半天之内不能洗澡冲凉。

    因为拔完罐后,毛孔玄府开放,容易被风邪寒邪入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几类人不适宜拔罐:

    1、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

    2、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人;

    3、骨折、全身水肿的人;

    4、有心脏病、心脏经常不适的人;

    5、身体很虚弱的人;

    6、年纪很大的老人和年纪很小的小孩;

    7、经期女性;

    8、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病人;

    9、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患者。

    适合开背的平衡火罐你了解吗?

    大众对于拔罐疗法并不陌生,但对这种专门针对开背的平衡火罐你了解吗?广东省中医院大院传统疗法科主任陈秀华教授解释,该疗法在火罐疗法的基础上自1984年起应用于临床,手法由当初的三种发展到现如今有十余种(推罐、闪罐、擦罐、振罐、抖罐、弹罐、摩罐、摇罐、留罐等),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法。

    平衡火罐与平时我们所说的拔火罐只是手法上不同。两者可有效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反射性地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疲劳,肾气平稳,肝脾调和的目的。

    平衡火罐则专门从背部经络入手,从肺俞至膀胱俞包括五脏六腑有调节脏腑气机。陈秀华称,尤其能令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络疏通、祛湿排毒,不但可以祛除身体的寒湿淤毒,还可以缓解颈肩腰腿痛、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症状,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疏肝降火、清热利湿。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平衡火罐

    要提醒的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慎用,以及极度虚弱者、老年人、久病者、消瘦者最好慎用此法。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也不适合做平衡火罐;皮肤高度过敏者,或溃疡、破损者要禁用。

    陈秀华称,女性月经期间,若是实热证、瘀血证,如痛经,也是可以拔罐的。糖尿病病人在血糖稳定时、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稳定时,在正规的综合医院里同样适合。

    另外,拔平衡火罐时千万不能对着空调或风扇风口,宜避风寒,以防风邪入侵。拔罐之后,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不能受凉;拔罐之后,半天之内不能洗澡冲凉。因为拔完罐后,毛孔玄府开放,容易被风邪寒邪入侵。

    关于拔罐的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看似简单操作的拔罐,其实学问很多,很多人更是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导致出现健康隐患。这些误区你中招了吗?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李湘力为你讲解。

    误区一:拔罐时间越久越有效?

    很多患者认为“拔罐时间越长越好”,每当起罐的时候,都是依依不舍。而部分患者在家一拔就是留置30分钟,甚至1小时。

    李湘力医生解释,拔罐治病需要控制好时间。身体不好的老人、小孩和瘦人,拔的时间更要减半。建议选用小罐具,并应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颜色,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如留罐时间太长,则可能导致皮肤起水泡、破损甚至感染,而且时间过长会耗泻阳气,不利于养生。

    误区二:拔罐后颜色越深效果越佳?

    李湘力医生说,拔罐后一定要出现紫黑的罐印才是拔除了病邪之气,其实不然,通过罐印颜色判断自身情况,才是科学地拔罐。中医学认为,拔罐后观察皮肤的颜色可以了解身体的状况以及自身体质情况。正常起罐后,没有罐迹,或者虽有罐迹但立即消失,皮肤恢复如常,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邪较轻。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体内有热邪。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罐印白色而灰:多为虚寒或湿邪。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湿气重。

    误区三:拔罐后要起水泡,才是将湿气拔出来了?

    广东岭南湿地,很多人有“湿气重”的观点,认为拔火罐一定要拔出水泡了,才能祛除湿气。

    李湘力医生解释:拔火罐后出现水泡,要立即咨询医生。中医学认为拔罐可以散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起到调节阴阳、强身健体的作用。而现代医学也认为,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拔火罐后出现了水泡,常常是由于留罐时间太长,患者局部皮肤较薄引起的。为防止水泡破溃导致感染,我们建议患者应立即告诉医生,及时处理,切勿自行挑破。满背的水泡不处理,等其化脓变黑,实在不可取。

    误区四:一家老小全都可以拔罐?

    一些火罐爱好者,觉得拔罐简单,治病有效,不仅给自己拔,还喜欢给家中老人、小孩,隔壁邻居、朋友全都拔罐。

    李湘力医生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拔罐。小孩的皮肤比较稚嫩,如果不是有什么疾病需要通过拔罐治疗的,不要给小孩拔罐。老人,70岁以上者,我们不建议连续拔罐。孕妇、女性月经期不可以拔罐;过饥饿或者过饱患者,均不宜拔罐。体质特别虚弱或皮肤有斑疤、炎症、溃疡、破损,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人都不适合使用拔罐。

    误区五:拔罐会上瘾,要么天天拔罐,要么害怕上瘾不敢拔罐?

    很多人拔罐后,觉得腰痛缓解了、颈椎病也好了,从此爱上了拔罐,天天拔,不拔火罐好像浑身不自在了,而旁人看了觉得可能拔罐上瘾,完全不敢尝试拔罐。

    李湘力医生说:拔罐确实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所以拔罐后常有一身轻松的感觉,但我们认为,拔罐的频率不宜频繁,毕竟拔罐属于补泻方法里面的泻法,天天拔罐,也会有损阳气。对于拔罐会上瘾,实属误传,拔罐是养生保健方法之一 ,不会上瘾,大可放心尝试。

    拔罐后最好能配祛湿汤

    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300克、赤小豆100克、陈皮10克、红糖50克。

    【做法】将洗干净的薏米和赤小豆、陈皮分开用水泡1个小时左右;将所有泡好的豆类连水一起放入高压锅里,加入红糖,然后调至到豆类档,静待40分钟即可。

    【功效】此汤有清热祛湿、利水消肿的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利湿减肥之功效,对于中老年肥胖尤为适宜。

    山药茨实薏米汤

    【材料】怀山药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 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赤小豆煲鸡

    【材料】赤小豆90 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

    【做法】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重坠不适感等有效。

    冬瓜土茯苓祛湿汤

    【材料】冬瓜500克,土伏苓30克,赤小豆30克,扁豆15克,薏米15克。

    【做法】将冬瓜去籽切块;土伏苓、赤小豆、扁豆及薏米洗净;将所有原料放入汤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煲2小时即可。

    【功效】生津消暑、清热利水。适用于暑热烦渴,湿重身倦者。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曾子颖部分资料据广东省中医院、广州日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公众号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8686488911596800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8 07: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赞][赞]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8 07: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