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的方法,其实艾灸肚脐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对我们身体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艾灸肚脐的作用
健脾和胃,生清降浊
艾灸肚脐可增强脾胃机能,使升阳得升,浊
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用于胃痛、
反胃、痞满、呕吐、泄泻等 。
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艾灸肚脐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
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治小
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
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督带与生殖及妇人
的经带、胎、产息息相关,故艾灸肚脐可以调理
冲任,理气养血,固经安胎。临床用于妇女月
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
萎暗等证。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
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
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艾灸肚脐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
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
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
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防病驻颜,养生延年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
要穴。脐疗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
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具有补脾肾,益
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
弱和预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脐眼后的反映
1、艾灸时身体抖动。多为肝经问题,属经络不畅达的原因。
2、艾灸时腿、肩颈、脚等冒风或冒凉气。为寒气或风气外排的原因。
3、艾灸时痒。多为风、为虚、为湿。
4、艾灸时热量可达腹内或下肢。多为虚寒体质,为好转的表现。
5、艾灸时全身或半身出汗。此顾客多虚多寒,属邪毒外排的现象,2-5次施灸后可缓解。
6、艾灸后经络通畅,激发了身体“真实”的情况。
7、艾灸后便秘,多为气血虚或体内有热而产生,灸后可多喝温水可缓解。
8、艾灸后腹泻。属于排毒的反应,并无没力气的表现。
9、艾灸后有水泡。古称灸花,为湿气或其它毒素外排的表现。小的无需处理,大的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浓液引流减压,注意之后的包扎及避免感染。
10、艾灸后局部起红疹。多在灸完2-3天后出现,多数属湿气外排的好转反应。
11、艾灸后腰酸腰痛。属于“气冲病灶”的反应,气血打通郁结点,本来没有感觉,现在反而有了感觉。多为身体有陈旧性损伤。
12、艾灸后伤口处发痒、发红、发肿、化脓。属伤口处有湿热(或寒湿)外排现象,属好转反应。
13、艾灸后头晕、失眠。多为气血充足,上冲于头部的反应。
14、艾灸后不热,没有感觉。多为身体经络瘀阻不通,或身体非常好的表现。
15、艾活力艾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属风邪外排(或湿气)外排现象。
一天当中什么时辰艾灸神阙效果最好,什么时辰最好不要艾灸神阙?以及一年当中什么节气艾灸神阙比较好。对男女进行艾灸神阙,有什么不同吗?
运用灸法,灸任脉神阙穴能达到培补后天,固本扶阳的作用。神阙之穴,此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常存。按照中医理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再结合子午流注脾经流注时间为早上9点至11点,肾经流注时间为下午5至7点。此时灸神阙穴效果极佳。按照同治年间李昌仁之《玄妙镜》小周天开穴法的理论神阙穴应该在戌亥之间打开。阴历正月为寅月,戌亥分别为9月和10月(指阴历),因此神阙穴在9月10月灸疗效好。男女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男以气为本,女以血为根。
艾灸神阙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艾炷直接灸
人平躺着,用艾灸罐又叫艾灸盒直接灸肚脐眼,以增强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或者用艾条直接灸,就是将点燃的艾条悬在肚脐的上方约1厘米左右,以觉得有温热的感觉为度,不可太热。每次灸15~30分钟,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全年可不定时灸3~5个疗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较好,有过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阙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功效:对因体质素虚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隔姜灸
取新鲜生姜一块,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3~0.5cm厚的薄片(大小比肚脐略大)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平放在肚脐上,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连同艾炷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稍停放下,亦可随即更换艾炷。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开始灸最好。隔姜灸是温里通气的,有人肚子里特别胀,大便老下不来,这样的人只要不是热性体质,属于虚寒无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主要功效:对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诸症有预防作用。脐,俗称肚脐眼。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
隔盐灸
用食盐作间隔物而施灸的一种灸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也是平躺着,以纯净干燥的食盐适量研细或炒热,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如隔姜灸样施灸。加放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一般施灸3~9壮,对于急性病症可根据病情多灸,不拘壮数。
主要功效:此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阳、肢冷脉伏之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
肚脐艾灸的操作方法:
步骤1:先按「足叁里」的穴位。
步骤2:利用艾草来熏脚部「叁阴交」的穴位约叁至四分钟。
步骤3:然后熏肚部中间的「神阙」穴位。
步骤4:边熏肚脐附近「气池」的穴位,再一边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从小腿至大腿位置作推拿,过程为15分钟。然后再做另一支脚。
步骤5:以拳头手位从脚侧位置向上推,以疏通经络和去水肿。
步骤6: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按肚和作推脂。
步骤7:双手按肚部的「剑凸」以下的穴位,避开肚脐位,向下推。
步骤8:再按肚脐右边的「中枢」穴位。
步骤9:最后进行灭脂动作。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47275318061695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