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针灸医生 于 2019-9-3 21:50 编辑
黄褐斑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属于中医学“肝斑”和“黧黑斑”范畴。
【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和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内分泌变化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另外也与遗传因素、日光照射、血清酶及微量元素、妊娠、服用药物、应用化妆品不当、皮肤的微生态失衡及饮食因索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由七情内伤、肝郁气滞,或脾肾气虚,气血瘀阻,以致气机紊乱,气血失和,脏腑功能紊乱,面部失去气血荣润,浊气停留而成。
【临床表现】
黄褐斑表现为颜面出现面积大小不等的斑片,小的如钱币样,或蝴蝶状,大的如地图状满布颜面,呈黄褐色或淡黑色,平附于皮肤上,不高出皮肤,多对称分布于颧、颊、额、鼻、口周、眼眶周围,界线明显,压之不褪色,表面光滑,无鳞屑,无痒痛感。 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青春期后、妊娠期妇女为多,有一定季节性,通常夏重冬轻。
【治疗方法】
方一:注线法 [取穴] 肺俞、肝俞、脾俞、膈俞、双侧三阴交、足三里、以及面部皮损处。 [方法] 取00号羊肠线与人工麝香0.5g,浸入20ml的75%乙醇中,15天后备用;穴位皮肤用碘伏常规消毒,将羊肠线1cm长置于埋线针内,刺于穴位肌层内,产生针感后,把羊肠线注入穴位内,出针后贴创可贴。12小时后揭掉创可贴。20~30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方二:注线法 [取穴] 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肝俞。肝郁气滞型加太冲,兼见腑热便秘加大肠俞,天枢;肝肾阴虚型加太溪、肾俞、关元;脾胃虚弱型加脾俞、中脘,关元。 [方法] 将羊肠线放置在埋线针管的前端,右手操针刺人所选穴位。一般要求腹部埋线应到达肌层,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将线体埋在穴位中,出针后,针孔处敷医用敷贴,每10~15天治疗1次。
方三:注线法 [取穴] 色斑局部、攒竹、阳白、太阳、颧镠、地仓等穴。肝郁型加肝俞、太冲、血海、足三里,脾虚型加中脘,脾俞、足三里、膈俞,肾虚型加肾俞、照海、太溪,阴陵泉,三阴交。 [方法] 将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0.2~1.5cm不等线段若干,肠线放人埋线针头内,垂直穴位快速进针至穴位,待气至后推动针芯将肠线留于穴内。脸部用0.2~0.5cm的备用肠线,其他部位则用0.5cm以上的备用肠线,每次脸部选5穴,四肢躯干部按中医辨证选5穴,穴位交替选用,15天埋线1次,6次一疗程。
方四:注线法 [取穴] 肝俞、肾俞、足三里、肺俞、脾俞。 [方法] 消毒埋线穴位皮肤,作局部浸润麻醉。将备好的羊肠线段装入埋线针内,刺人穴位约1.5cm深,肾俞、足三里穴采用直刺,其余穴位采用斜刺或者向脊柱侧斜刺。埋入肠线,针孔用创可贴敷盖。每月埋线一次,一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病例治疗3~6个疗程。
【典型病例】
例1: 田某,女,38岁。 主诉:面部出现现黄褐斑3年,加重1年。3年前因月经不调口服雌激素治疗一段时间后口鼻及双颊部出现淡褐色斑点,1年前日光曝晒2个月左右而明显加重。患者面色晦暗,额部、双侧面颊部黄褐斑呈不规则片状分布,色深,舌红,苔薄,脉细弦涩。用方二选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肝俞、大肠俞、,天枢,太冲行埋线疗法,15天/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色斑颜色明显变浅,2个疗程后,色斑大部分消退又坚持治疗2个疗程后,色斑完全消退,其他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
例2:张某,女,46岁。 患黄褐斑10多年,皮损特点为黑褐色斑片、大小不定、形状不规则、轮廓鲜明,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取关元、气海、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肾俞,曲池,合谷埋线。另用0.5寸毫针围刺皮损部位。治疗4周后面部深褐色变浅20%以上,治疗2个疗程后色素斑片面积消退60%以上,半年后随访皮肤黄褐色未加重。
【处方精汇】
1.用注线法和毫针法 [取穴] 关元、气海、子宫、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肝俞,肾俞、曲池,合谷。 [方法] 任氏穴位埋线针及配套药线。垂直进针快速埋人,药线埋在皮肤与肌肉之间为宜,一般为1.5~2cm深,稍作提插,得气后出针,外用创可贴覆盖。2周1次,面部挂针:用0.5寸毫针围刺皮损部位,留针20~40分钟。每周2次。4周为一疗程。
2.用注线法 [取穴] D肺俞、脾俞、天枢(或大横)手三里、足三里;2肝俞,肾俞、带脉、曲池、血海;3心俞、膈俞、膻中、气海,支沟、三阴交。伴有月经不调者,先取2组穴,再取、3组穴;伴有睡眠障碍(失眠、多寐)者,先取3组穴,再取、2组穴;伴有大便异常(便秘或便溏)及以上3症皆有或皆无者。均按,3顺序取穴。 [方法] 用注线法注人肠线,前3次每隔15天治疗1次,后3次每隔1月治疗1次。第3次体穴埋线后半个月予面部埋线,[取穴]印堂、阳白、太阳、颧髎,下关,迎香,地仓,承浆,阿是穴等,按黄褐斑分布区选取10~20穴次。依法注入肠线。
【按语】
用本法治疗黄褐斑可在1个月内见面部出现红润光泽,黧黑色减退,但斑块未见明显改善,治疗1个疗程后,可见黄褐斑颜色变浅,面积变小,进一步治疗可逐渐局限直至消失。 同时,应嘱患者治疗期间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尽量避免日光照射,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滥用化妆品,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等,在黄褐斑预防治疗及避免复发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