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706|回复: 0

    瑜伽理疗:或许会是“失联”的我们等待已久的解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8 07:5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与朋友聊天时谈到在参加“瑜伽理疗”的培训。果不其然,冒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瑜伽理疗是做什么用的?帮人缓解腰背疼痛或是调整姿势不正的问题吗?”我点头又摇头。

    的确,一方面,应对身体的疼痛是瑜伽理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这门科学所涵盖的内容却又远不仅于此。

    搬出一个关于“瑜伽理疗”的权威定义,或许能够很快把这个问题搪塞过去;但在此之外,思考的也是,由于这一领域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除了像朋友这样的好奇困惑之外,存在的似乎还有许多误解与怀疑。

    对于身体的疼痛问题,专业科学的医疗人员岂不更为可靠?论及手法,瑜伽理疗又与那些康复按摩师或是整骨正脊师们有何区别?

    下面,我们还是先从两个具体的案例说开吧!



    两个案例


    案例一:曾有一位专业的外科医生,她同时也是位优秀的作家,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却会时常遭受头疼问题的折磨,遍尝多种药物依旧无果,而后在旁人建议下寻求瑜伽理疗的帮助。让她感到吃惊的是,尝试接触一个多月后,自己的头痛状况就有了很大好转。

    案例二:这个例子中的患者则是位神经科学专家,也是印度最好的医生之一,还是位虔诚的信教者。70多岁时,他曾做过一次心脏搭桥手术,但手术过后就出现了失声问题。由于经常需要发表公众演讲,所以“失声”对他而言,是个非常严重的障碍。于是,他找到瑜伽理疗师,在进行一些呼吸训练后,他成功恢复了声音。

    上述案例中两位专业医生找到的这位瑜伽理疗师,其实就是“现代瑜伽之父”克里希那玛查亚的儿子,也是跟随他学习瑜伽理疗多年的学生T.K.V.德斯科查。
    ©thelostteachingsofyoga.com


    【图注:T.K.V.德斯科查,“现代瑜伽之父”克里希那玛查亚的儿子,“瑜伽理疗”概念的重要传承者,创建克里希那玛查亚研究院(KYM)以继承和传递克里希那玛查亚的圆融智慧与精湛教学。著有《瑜伽之心》(The Heart of Yoga)、《健康、疗愈及此之外》(Health, Healing & Beyond)等书。】

    那么,为什么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问题,瑜伽理疗能够有所帮助呢?两位医生各有自己的见解。

    被头疾折腾已久的女医生尝试分析带来好转的原因:“你们似乎比我们更了解身体,了解它的错综复杂之处,我们确实知道身体是怎么运作的,但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僵硬,什么是灵活,我们不知道如何让一个身体变得灵活。我们的工作缺乏爱与关怀,我们是技术专家,我们拥有各种工具和药物,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爱,去关怀。当我来到这里上课,我感到我是被爱护的,我是受到关怀的,单是这种感觉已经让我好了一大半了。我偶尔还是会出现头痛的情况,但它已不再那么困扰我了。如今,我与头痛的关系跟过去完全不同了。”

    T.K.V.德斯科查同样询问了遭遇“失声”问题的医生,应该如何解释瑜伽理疗发挥作用的机制。这位医生的回答是:“当我进行宗教实践的时候,从来没有人教我应该如何集中注意力,我只是机械地去做这件事。在医学领域,我被教导着如何去做事情,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而像你们这样的人,教会了我如何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所以即便我现在的宗教实践仍和以前一样,却会有更明显的效果,因为我专注于我的宗教实践和瑜伽练习,当我做瑜伽的时候,我知道我在做什么。因为我在集中注意力,我认为这比我没有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效果要好得多。




    关于案例的思考

    列举这两位杰出医生的例子,并非想强调“瑜伽理疗”的神奇疗效(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会发现,疗效发挥的关键还是在于患者本身),而是想明晰瑜伽理疗所做的事情与现代医学的区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作为医疗从业者的专业人士,对于瑜伽理疗的选择与认可,也让我们看到了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经过科学训练的他们,或许也能对这背后作用的原理给出更合乎逻辑的解释。

    因为,即便是“瑜伽理疗”重要继承者、瑜伽学者T.K.V.德斯科查本人,也曾明确表态要对瑜伽理疗产生作用的原因做出解释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特别是在过去:“如果科学问我,你怎么证明这个,我不知道怎么证明。我只能说,当有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他们也感觉更好。我们帮助别人,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作用,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很明显,在这里瑜伽理疗所用的方法技巧与现代医学是完全不同的,无论是第一个案例中“通过关怀改变患者对于疼痛的认知”,还是第二个案例中“通过简单的呼吸训练帮助患者关注身体专注当下”,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些简单得令人怀疑的方法,却是真实有效地在发挥着作用。当然,这并非特殊案例。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瑜伽对人类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不适或痛苦有着重要的治疗效果——从对身体灵活性、肌肉张力和耐力的益处,到对肥胖、消化、背痛、高血压、呼吸道疾病、关节炎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状况的影响等。



    瑜伽理疗的历史


    然而,瑜伽理疗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虽说瑜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但根植于此的瑜伽理疗却是新近才发展出的概念。

    从已有资料来看,古典瑜伽文献对于瑜伽理疗并没有详实的定义和描述。《瑜伽经》(Yoga Sutra)中,瑜伽被定义为”止息意识的波动”,却几乎没有提到瑜伽在身体层面的作用,当然更没有将其当作治疗的手段,而如今众所周知的《哈达瑜伽之光》(Hatha Yoga Pradipika)虽然谈到了瑜伽体式的许多益处,但它们基本也不是用于治疗的,即便涉及清洁法的部分,也只是作为瑜伽士们为了精进体式和调息练习,实现个人精神层面长大的工具。所以,直到近一两百年,瑜伽的主要作用仍是作为一种帮助人实现自我解脱和灵性长大的重要工具。

    瑜伽理疗的梵文为“yoga-cikitsa”,即用瑜伽来对抗疾病或不健康的症状。在为国际瑜伽理疗协会撰写的文章《探索作为理疗的瑜伽》中,克里希那玛查亚晚期重要弟子A.G.莫汉之子,“瑜伽理疗”概念的又一重要继承者Dr. Ganesh Mohan明确指出:“关于身体健康的正式定义以及治疗的指南(或者说cikitsa),仅在阿育吠陀这一传统印度医学中有翔实描述。瑜伽本身并非一个独立的医疗系统,它并不具备属于自己的医学生理学。”

    那么,瑜伽为何会被运用于身心治疗,瑜伽理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而来?从一项被苦行僧们用来折磨肉身,求得精神发展或解脱的工具,到如今逐渐成为被主流医学认可的重要补充疗法,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在西方医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瑜伽理疗何以能够独树一帜,甚至被称作是科技时代幸福生活的一门重要科学?




    瑜伽与科学:从杂耍特技到科学检验

    谈到西方科学理念融入东方瑜伽传统的过程,可以说是扑朔迷离的。

    事实上,瑜伽最初引起西方人士的注意,除了那些似乎超出常人极限的高难度体式,还有就是瑜伽士们所展现出的“特异功能”,如悬浮、飞翔,甚至是藏在盒子深埋地下却依旧能够存活的特殊技艺。
    ©petit-om-vert.fr


    【图注:67岁的克里希那玛查亚曾受邀于马德拉斯(现金奈)辨喜瑜伽大学表演停止心跳】


    A.G.莫汉的《克里希那玛查亚传》中对此也有相关的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几个法国医生去到印度,他们对瑜伽士们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能力(比如心跳)非常感兴趣,于是克里希那玛查亚便在迈索尔王公的邀请下,展示了自己停止心跳的技能——在一分多钟的时间里,在场的医生即便是用上听诊器,依旧无法听到他的心跳,人们甚至都以为他已经离开人世了。

    所以,西方科学最初对瑜伽感兴趣,更多是因为瑜伽士能够做一些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或者说一些“超能力”的事情。这些奇闻逸事,对西方人来说就像魔法一般,似乎难以用理性的科学逻辑加以分析。

    于是,一些西方医生和科学研究人员在对瑜伽生发出浓厚兴趣后,开始阅读相关的瑜伽传统典籍,着手进行关于瑜伽的研究,通过现代科学的视角对瑜伽效果进行分析。他们想要探索清楚,这些“特异功能”到底只是障人眼目还是确有其事。

    与此同时,一些印度的瑜伽习练者,也开始尝试将瑜伽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印度是个非常贫穷的国家,任何廉价的医疗体系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我们需要一种不用花费很多钱就能摆脱疾病的方法,而瑜伽提供了这样一种替代选择。” T.K.V.德斯科查解释了印度家庭医学盛行的原因。

    尽管瑜伽体式在20世纪前就已被应用于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之中,但直到20世纪初,约根德拉(Shri Yogendra)、斯瓦米·库瓦拉亚南达(Swami Kuvalayananda),还有克里希那玛查亚等现代瑜伽运动先驱,才逐渐将专注于精神层面的瑜伽导向服务于健康的技术疗法,他们尝试在实践中将古老瑜伽疗愈智慧与现代科学理念结合,以更为清晰而实用的方式传达给世界。
    ©youtube.com


    【图注:我们应该将瑜伽与那些自命不凡的邪教和其它关于终极真理的狂热观点区分开来……赋予它反抗百年传统的力量,从而实现关于瑜伽概念与实践的改革。——Shri Yogendra】

    1918年,约根德拉在孟买创立瑜伽研究和教育组织,发起关于瑜伽的医学研究,而后又在1920年到美国纽约建立瑜伽学院,研究探索瑜伽的生理和心理效用;

    1924年,被誉为“科学瑜伽第一人”的斯瓦米·库瓦拉亚南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瑜伽研究中心凯瓦拉亚达玛学院(Kaivalyadhama),通过西方科学实验研究的方式开展关于瑜伽技巧的研究,创办瑜伽科学期刊《瑜伽弥漫差》(Yoga Mimamsa),推广普及瑜伽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甚至专门出版了一本《瑜伽理疗》(Yogic Therapy)的书籍,向大众及医学领域的人士介绍瑜伽理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而“现代瑜伽之父”克里希那玛查亚更是融合传统吠陀哲学的知识,开创了一种既实用有效又精微深刻的瑜伽练习,这种练习既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康复工具,同样也可以是实现精神长大的道路。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瑜伽的风靡以及现代科学的发展,更多关于瑜伽的研究开始涌现,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医生和科学家运用严谨的现代实验模式,进一步证实瑜伽对于身心的效用。

    这里,要提到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正是他为瑜伽理疗融入西方医疗保健系统铺平了道路。曾担任克林顿总统内科医生,被《福布斯》杂志誉为“世界七大最具影响力的老师之一”的Dr. Dean Ornish,在跟随斯瓦米·沙吉难陀(Swami Satchidananda )学习瑜伽多年后,将瑜伽作为一种压力管理技术纳入为心脏病患者所提供的整体治疗项目中,这个治疗心脏病的项目于1990年获批纳入保险范围,这也标志着医学领域开始承认瑜伽作为一种治疗的选择。
    ©amazon.com


    【图注:Dr. Dean Ornish与其著作《逆转心脏病》,他是首位证明通过改变整体生活方式能够预防甚至逆转心脏病的心脏病专家。】

    另一方面,解剖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学、认知行为学、社会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研究的融入,也为古老瑜伽技巧发生作用的确切机制提供了更加清晰的解释——瑜伽呼吸法是如何调节神经系统运作,增强人体压力韧性的;瑜伽中带着觉知的呼吸与动作,是如何帮助我们训练和平衡多重迷走神经系统,从而帮助我们安全探索头脑、身体与情绪的;瑜伽与正念练习为何能够对镜像神经元产生积极影响,提高我们的共情能力,从而促进亲密关系的建立?为何瑜伽练习要强调专注于深层觉知的“内感受”,它对我们的大脑、免疫系统和情感生活有什么影响?为何我们能够通过持续重复的瑜伽练习,主动创建有益的大脑回路,激活神经可塑性,将垫子上的稳定感受延伸到生活当中……
    ©mth.secda.info.com


    【图注: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运作是解释瑜伽作用的其中一个关键机制】

    这些研究的结果和解释都赋予了瑜伽理疗更强的说服力,它的疗效也逐渐获得更多的认可,一些医院开始将瑜伽纳入医疗体系,作为重要的补充疗法。




    瑜伽的目标:从苦修解脱到治病疗愈

    从一门实现灵性长大的工具到为服务身体健康的科学,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目标是如何统一于瑜伽理疗当中的呢?克里希那玛查亚的《瑜伽密义》(Yoga Rahasya)为我们探索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克里希那玛查亚认为,在瑜伽的教学中,两个最关键的要素便是——练习者与练习目的,他将瑜伽练习的目的分为:为了健康的瑜伽(siksha);作为理疗的瑜伽(cikitsa);还有为了实现个人转变的瑜伽(upasana)。
    ©amazon.in


    【图注:《纳塔穆尼的瑜伽密义》(Nathamuni's Yoga Rahasya),这本具有传奇色彩的书传说是由9世纪印度圣哲纳塔穆尼(Nathamuni)所著,后原著失传。20世纪初一天,克里希那玛查亚突然陷入昏迷状态,在他意识恢复之后,就将这份失传已久的著作神奇地还原了出来。


    无论传说是真是假,不能否认的是,这是一部介绍瑜伽哲学的优秀作品,其中囊括许多实用的知识,包括瑜伽在人生不同阶段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的。难得的是,其中一些经文还谈论了某些特定体式对于女性的健康效益。而且,在经文的注释中,克里希那玛查亚还着重强调了一句如今在世界各地瑜伽教学中流传甚广的名言,也是瑜伽理疗的一个重要理念:体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个人需求加以修改。】

    《瑜伽密义》中,克里希那玛查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介绍了瑜伽的练习,他根据吠陀哲学中关于生命阶段的理解,将瑜伽的目标整合到生命的每个不同时期之中,从而让习练者能够以更为实际有效的方式,获取瑜伽带来的最大效益。根据练习者的年龄阶段,他将瑜伽分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练习,各个阶段的练习有着相应的目标:

    青少年学生瑜伽习练的目的在于建立或培养力量。在这个时期,身体健壮,能量不易耗尽,这个阶段的练习可以是充满活力的;

    成年学生瑜伽习练的目的应是保持健康。这个时期的人们面临着许多责任,身体自我更新的能力下降,因而瑜伽练习应当更为温和;

    老年学生的瑜伽习练则应更多关注冥想和精神层面,随着岁月流逝,到生命最后的阶段,人们的能量活力都有所削减,体力消耗也应相应减少,因而这个阶段,瑜伽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带着更平静和成熟的态度去看待生活。

    与过去的瑜伽文本相比,《瑜伽密义》中所阐述的原则可以说是更为实用且更具实际意义的。根据克里希那玛查亚的说法,瑜伽经过调整可以整合到生活各个阶段,且遵循这一路径,习练者依旧能获得解脱的最终成果。

    也就是说,这种追求身心健康的目标并不会与瑜伽的终极目标相矛盾;相反,以身体为中心的目标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瑜伽的适用性,瑜伽的练习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禁欲苦修人士或是严格的遁世者,而是逐渐发展为一种适应世俗社会的身心修习方法,它不仅能够服务于不同需求和目标的人群,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练习者也更具科学指导意义。



    瑜伽理疗是什么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瑜伽理疗是什么,又有什么独特的医疗价值,或者说我们为什么需要瑜伽理疗?虽说瑜伽作为一种练习,本身就具有疗愈性质,但所有瑜伽课程都能称之为瑜伽理疗吗?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可看到,它处理的远不仅是身体疼痛的问题。国际瑜伽理疗师协会(IAYT)对其的定义是:运用瑜伽的哲学和练习,帮助个人朝着改善健康和幸福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可如何定义健康与幸福?是保持身体无痛健壮有力?是拥有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是身处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做着稳定有尊严的工作?是拥有富足的精神生活?还是拥有朋友家人的温暖陪伴?这的确是个复杂的概念,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

    理疗培训中,Dr. Ganesh Mohan曾跟我们分享过他在瑞士培训时的一个例子:“瑞士,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好,最宜居的一个国家——仙境般美丽的自然景观,让人赏心悦目的山水草木,温和湿润的气候,没有污染,没有腐败,没有动荡,没有不安,人们有很多的假期,失业了政府会供养你,生病了你有免费的医疗保障……然而,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人间天堂’里,参加培训的学员中,依旧有35%左右的人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抑郁问题,依旧感到不幸福。”

    似乎难以理解,但仔细想想,“自寻烦恼”确是人类常态,因为我们身上携带着这种“焦虑因子”。一定程度上,它或许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本能,它让我们能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通过对未发生危险的敏锐觉知来保护自己;然而,一旦过度或是长期处于这种头脑运作模式,于身于心都会是痛苦和折磨。

    现代社会的我们,逐渐摆脱了来自老虎狮子追捕的烦恼,但似乎也在陷入更严峻的威胁。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双腿,代替了人类的繁重劳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按理来说,本应为我们争取更多休闲舒坦和享受生活的时间,而事实却是,在这个强调成就和效率的社会里,我们因为缺乏安全感,变得更加分秒必争,变得更加恐慌焦虑。

    我们害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于是更加拼搏努力时刻待命;我们担心天有不测风云,于是在自以为能够抓住的现在,咬紧牙关透支身体;我们想要永久地抓住眼前的美好,于是拼尽全力维持当下。可这些向外的探求是否真的减少了我们的恐惧,是否真的让我们“生活更好”了呢?似乎并没有。

    培训接近尾声时,传来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追我吧》时猝逝的消息。难受的同时更是心疼和惋惜,难以相信这样一个看起来阳光帅气、充满活力的人怎么就突然倒下。然而,悲剧又何止这一桩?在这个飞速运转的时代里,高度紧张、持续过劳导致的焦虑抑郁已成困扰现代人的主要问题,更是越来越多慢性病症的主要源头,而瑜伽理疗,或许可以成为应对这些问题的一剂良药。

    Dr. Ganesh Mohan在接受Yoga Jouranal采访时谈到慢性疼痛治疗的复杂性:“其实很多像背痛这样的慢性疼痛问题,无论是医疗技术(包括手术药物)还是运动康复方法,几乎都没有什么成效,许多慢性疾病也都面临类似的困局,比如抑郁、焦虑,各种慢性疼痛,从肩颈酸痛、背痛,到更为严重的坐骨神经痛、椎间盘突出、哮喘、肠胃问题、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源都不那么单纯,并不是‘我被某种病菌感染,我服用抗生素,然后我就能痊愈’这么简单,它们往往是一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所致,与呼吸、运动、饮食、压力等等都有关联……”

    而瑜伽理疗的独特价值,正在于它是一个涉及身心层面的,多维度的整体疗法。关于瑜伽理疗的内涵,许多知名的瑜伽理疗师和瑜伽老师都曾给过自己的见解,虽然具体表述略有不同,但基本都遵循以下几个关键要点,也可以说是瑜伽理疗的核心理念:
      全人视角

    在瑜伽理疗中,人是一个宏观整体,是一个拥有不同生活经历和心理体验的完整个人。作为瑜伽理疗师,应该从“全人”的视角出发,要面对的是“存在问题的个人”,而不是治疗“某个人的问题”,要考虑的是含括身心层面的,一个有思想、有人格、有感情的“社会实体”,而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实体。

    而瑜伽理疗则是一种整体的治疗方法,它综合运用瑜伽中的各种技巧和工具,包括体式、呼吸法、唱诵、冥想和积极的自我肯定等,帮助个体自我赋能,达到更健康的身心状态,从而更好地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克里希那玛查亚会说“一个体式或是一种调息法,就能治愈某种疾病”的观念在本质上是有误的。单纯的体式练习并不能治愈疾病,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去考虑,并从多个维度提出可能有帮助的练习,它们必须是一个完整练习的一部分,它们必须融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只有这样,它才有可能真正发挥作用。
    ©Svastha Yoga Therapy


    【图注:Dr. Ganesh Mohan在瑜伽理疗教师培训中所描绘的通往健康幸福的地图,即瑜伽理疗所涵盖的技巧与方法】

    比如应对抑郁,这是如今困扰许多人的一个症状,但其实并没有单一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康复,依靠药物更非长久之计,对此,Dr. Ganesh Mohan建议的做法是逐步引领他们更多地参与日常生活,通过体式、调息、冥想等手段,循序渐进帮助他们调整身心状态:“一般来说,我们会教一些舒适的体式,如脊柱伸展、打开胸腔的练习;延长吸气的深呼吸练习;观想练习,特别是将光亮带到内心,再让它充盈全身;自我关怀和正念练习,通过学习正念察觉自己的思绪,观察消极情绪如何升起、经过简单的‘自我肯定’后,让情绪流走……这些都是瑜伽练习的组成部分。如果学员能够坚持做这些,同时又能得到亲友的支持,抑郁症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直至最终摆脱痛苦。”
      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是瑜伽理疗的基本原则,也是克里希那玛查亚的教学基石。“我父亲教导的精髓在于:并不是人需要去适应瑜伽,而是需要调整瑜伽习练,以适用于每个人。这也是我父亲传承给我的最重要观念。” T.K.V. 德斯科查在《瑜伽之心》中强调。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存在差异,所处的文化和背景也各不相同,因而瑜伽理疗的出发点在于个体,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特性,根据每位患者/学员的具体状况,包括身体情况、情绪状态、年龄性别、饮食习惯、工作压力、休闲方式、文化背景等来设定个人化的瑜伽练习,如此,瑜伽习练者才能从中获取最大效益。

    瑜伽从来就不是一种标准化的方案,它需要因应个人的需要加以调整和修改。即便面对同样的病症,对于不同的患者,瑜伽理疗师给出的应对方案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没有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例如,有些人可能因为家族病史而有高血压,有些人可能因为压力而有高血压,有些人可能因为焦虑而有高血压,有些人可能因为处于生命中的某个时期而有高血压,有些人则可能是因为一段关系的破裂而突然患高血压……”T.K.V. 德斯科查认为并不存在一概而论的瑜伽治疗方法,更不会有包治百病的方案。

    在这里,“人”的观念就是非常关键的,需要通过观察与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学员的实际状况并密切追踪其练习反馈,才能给出切实有效的瑜伽方案,“即便我已教授瑜伽理疗39年,我依旧还是要当面见到患者,并与之进行交流互动,才有可能知道应该要给出什么应对的方案,即便只是很简单的头痛问题。” T.K.V. 德斯科查坦承。
      自我赋能

    在瑜伽理疗的培训中,Dr. Ganesh Mohan常说:“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们帮助自己。”听着好像有点拗口,但其实这里的主旨正在于,我们无法仅仅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会员/患者彻底解决什么问题,重要的是他们自身必须参与其中。

    因为瑜伽理疗是一种自主保健,一种自我教育。这种自我赋能的整体理念,是让学员成为自己的主导者和治疗师,主动地为自己的健康而努力。而作为瑜伽理疗师,应该做的则是将这些技巧教予患者/学员,让他们运用这些技巧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因为无论是教学还是治疗,我们想要的都不是他们永久的依赖,而是希望能够培养起他们自我探索和自我长大的能力,从而鼓励和促进他们独立自信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这种“助人自助”的理念,其实也是如今各种社工/心理/康复治疗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它是瑜伽理疗的核心要素,更是瑜伽理疗师有别于医生及物理治疗师等的关键之处 。

    培训过程中,班里很多同学说感觉瑜伽理疗的课堂就像是个充电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扩充,更是一种能量的补给。

    或许,这便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自我赋能的过程——我们卸下防备静下心来,配合着缓慢的呼吸和流动去放松,放下紧张与不安,让四处游走的感觉回收身体,用心聆听接纳身体传递的信息,通过积极的语言赋予自己能量,在唱诵与体式练习中培养韧性和力量,然后带着温柔微笑和感恩之心去与周围的生活做联结。

    我们学习着通过这些技巧自我赋能,而后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去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我赋能。
      正面引导

    “我爱你,髋部。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 当这样的话语出现在瑜伽理疗的课堂上时,我们都禁不住笑出声来。

    确实,这对于仅把身体作为工具使用的我们来说,听起来似乎有些不自然甚至矫情;可是,再细细想来,这不正是重新建立与身体联结最关键的地方吗?只有去看到它,去认识它,去感受它,去呵护它;去真正建立起对它们的觉知,才有可能做出针对性的增强、放松或是灵活的练习。

    而反过来,人的思想状态对于治疗也有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健康积极的思想和心理,如友善、慈悲、关怀与理解,会对我们身体的不适与疼痛有重要的缓解作用,同样,消极负面的情绪则会延缓甚至加剧病症。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我们也可以从很多现实案例中找到支持。过去,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不过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心理暗示,可近些年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已明确揭示了这种由心到身的“下渗效应(Trikle down effect)”,也阐明头脑状态是如何通过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影响,从而作用于人体的。



    瑜伽理疗的新困境


    过度医学化

    虽说,科学的融入极大地促进了瑜伽理疗的发展,主流医学对于瑜伽理疗的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瑜伽逐渐融入现代医学领域成为补充疗法。

    但需要警惕的也是:瑜伽理疗并不同于现代医学疗法。毋庸置疑,它们都有着各自无法替代的特质和优势,但无论是看待分析问题的视角,还是应对处理问题的方式,两者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科学家和现代医生观察人体与我们从瑜伽的视角看待人体的方式并不相同,正如克里希那玛查亚所说:“现代医学是建立在尸体解剖的基础上的,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着的人,一个有情感和智慧的人,一个有正在发生很多事情的人。”

    因而瑜伽理疗师必须在了解瑜伽是如何看待人体的基础原理之上,综合运用这些技巧。在欢迎现代医学对传统瑜伽理疗效果进行检验,融入西方科学理论去探索瑜伽机制的同时,瑜伽理疗师们也要小心避免瑜伽理疗滑入过度医学化的误区,因为这不仅会影响瑜伽理疗效用的发挥,更会丢失瑜伽理疗的核心本质。

    这里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虽然许多瑜伽理疗从业者都意识到这一整体视角的重要性,也对人的整体性有着非常清晰的概念,但在具体实践或治疗层面,还是会习惯性走入医学的治疗路径——“你的身体有什么问题?”“导致你背痛的原因是……”“这个体式可以缓解腰痛……”细想一下,这与从部分(微观)着手,病症导向的现代医学模式有何区别?

    国际知名的印度文化及瑜伽文化研究学者Dr. Georg Feuerstein也曾表示过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在其漫长的历史中,瑜伽的生命力一直与瑜伽教学的传统启蒙结构和口头传授模式紧密相联。而在西方,一种新的瑜伽范式正在形成,这种范式弱化了上面提到的两个传统要素,引进了源于医学与心理学的新概念和练习,虽然这种转变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也会将瑜伽理疗置于过度简化的境地,这是必须极力避免的。如果瑜伽理疗仅仅把自己当作是一种物理疗法或呼吸疗法,那么它就无法再保存原始瑜伽的整体范式。”




    僭越本职

    另一方面,作为现代瑜伽理疗师,或许需要懂得一定的生物解剖知识、一定的运动力学知识、一定的神经心理学知识、一定的病理学知识……但它们的作用,应该都在于服务瑜伽理疗的应用,而非舍本逐末,脱离瑜伽理疗的范畴,甚至抛弃瑜伽理疗的核心理念;更不应该的是,让自己僭越本职,在未经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就贸然插足其它专业领域。

    这其实也是全美瑜伽联盟(Yoga Alliance)会在2016年取消对于“瑜伽理疗师”认证的原因,为了避免非专业人士滥用“理疗师”这一名号做一些本应接受医疗保健行业管制的事情,比如开具药方或针对特定身体精神状况做出明确诊断治疗等,很明显,这些已超出瑜伽理疗师的工作之列。

    追随T.K.V.德斯科查瑜伽理疗传统的瑜伽教育者,《瑜伽解剖学》合著者Leslie Kaminoff认为,对“瑜伽理疗师”角色认识不清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即便是最熟练和经验最丰富的瑜伽理疗师,也不会通过‘治疗剂或治疗法来治疗疾病’,这是专业医疗系统的范畴。”

    瑜伽并非医疗体系,瑜伽理疗所做的,是通过引导患者/学员,疗愈自己。如果缺乏对于自己工作范围的认识,也没有明晰一些不能跨越的界限,那么无论对于自身、患者/学员,还有瑜伽理疗本身都会是一种伤害。

    Leslie Kaminoff强调瑜伽理疗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我们绝不能为了融入主流医疗服务,就将瑜伽理疗冒充新的治疗专业,这不仅会偏离瑜伽理疗本质,也会让我们和物理疗法、按摩疗法、舞蹈疗法等已经确定的领域出现无谓的地盘之争。”



    现代社会的解药


    现代医学的有力补充

    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重大的医学发现、新药物的出现、新医疗科技的研发,确实对提升治疗成效和增进病人福祉有着变革性的意义,帮助精准对焦病灶,方便医生对症下药,迅速解决某些疾病和疼痛;但令人遗憾的也是,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医生的诊疗沦为形式过场,没有了对病人状况的“望闻问切、视触扣听”,也省去了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慰藉,医生关注的对象从过去的“全人”简化为器官或组织的病变,患者在这里只是一个疾病的载体,是穿梭于冰冷医疗仪器之间的一个部件。


    ©medtech.pharmaintelligence.informa.com



    面对慢性疾病,甚至是难以明晰根源的疑难杂症时,单靠高精尖的生物医学技术,恐难获得持久改善。19世纪美国著名医生爱德华·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而总是关怀和慰藉” 也表明,如今人类大多疾病依旧是难以治愈的,“现代医学”并非神话,我们依旧需要找到与疾病共存的方式。

    瑜伽理疗在解决现代西方医疗保健的一些挑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帮助将一个基于疾病和以医生为导向的照护范式,转变成一个基于健康和整体导向的自我照护的范式。” 美国维尼瑜伽(Viniyoga)学院创始人,现代瑜伽理疗先驱Gary Kraftsow明确指出了,瑜伽理疗之于正在遭受严峻挑战的现代医学的重要性。




    应对“失联”问题的解药

    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身心都处于失联的状态,用《美食、祈祷与恋爱》电影的编剧Elizabeth Gilbert的话说,就是“只是把身体当作租来的汽车一般对待”,身体似乎“除了帮我们把头部从此处搬运到彼处,好让我们观看、担忧、思考和解决各种事情外,它的存在没有任何其它理由”。糟糕的是,这种失联不仅存在于我们与自己的身体之间,还存在于我们与身边的人,与其他的生灵,还有与周遭的环境之间。
    ©medium.com


    【图注: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加剧社会疏离】

    现代工业与信息科技的发展,加速了个体原子化与人类劳动异化的趋势,也加剧着个体与他人、与社会疏离的程度——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被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所取代,人际距离疏远、亲密关系淡化、社会信任瓦解……这些都在使我们的“失联”状况不断恶化,这种“失联”正是导致人们焦虑、烦躁、痛苦甚至分裂的根源,也是如今各种社会问题丛生的根源。而瑜伽理疗作为一种平衡与整合的古老方法,或许能够帮助唤醒我们的觉知,激发我们联结的本能,帮助我们重新建立起与自我、与他人、与外在世界的深刻联结。

    在被问及瑜伽理疗与医生治疗之间的主要区别时,T. K. V.德斯科查的回答确实是发人深省的:“对任何人来说,不管他们的痛苦是什么,都必须有一种人性化的接触。我是在和一个有个性的人打交道,一个人,而不是一捆捆的纸。我想看的是人,不是X光,不是实验室的测试等等。事实上,我看着他们,观察他们,替他们把脉——这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的不同。在我看来,这种人与人间的接触,在现代化与专业化的大背景中,可能正在退居其次,而我希望它能够回来。

    身处这个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更呼唤医学温度与人文关怀,而我想,瑜伽理疗的融入,会是西方主流医学的有力补充,也将会是现代社会“失联”问题的一剂重要解药。




    【参考文献】

    Nāthamuni,and 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 Nāthamuni's Yoga Rahasya. Krishnamacharya Yoga Mandiram, 2004.

    Desikachar,T. K. V. The heart of yoga:Developing a personal practice. Simon and Schuster, 1999.

    Desikachar,T. K. V., and Richard H. Cravens. Health, Healing, and Beyond: Yoga and the Living Tradition of T.Krishnamacharya.North Point Press, 2011.

    Mohan,Angarai Ganesha. Krishnamacharya: Hislife and teachings.Shambhala Publications, 2010.

    Davis,Roger Martin. The yoga therapyhandbook. AKUPress International, a division of AKU Media Productions, LLC, 2007.

    Kepner,John, et a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ga teacher training and yoga therapisttraining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yoga teaching and yoga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yoga therapy 24.1 (2014): 7-21.

    Mohan,Ganesh. "Invited Article: Exploring Yoga as Therap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Yoga Therapy 16.1 (2006): 13-19.

    Shaw,Eric. "Seeds of Future Past."

    Desikachar,T. K. V. Science, MedicalConditions and Yoga as a Therapy




    *另,部分资料援引自Svastha Yoga Therapy(斯瓦斯塔瑜伽理疗)教师培训课堂



    “新视角下的老瑜伽”

    这是一组被收藏量超过我们想象的文章
      20世纪的公案:不说笑,你练的瑜伽真有可能是体操!瑜伽人,咱放过体育吧!瑜伽到底是女人发明的,还是男人设计的:故事中的故事揭秘Surya Namaskar:练习拜日式就是“信教”了吗?有体式难度,无高级体式:你看到瑜伽“成功学”的荒谬了吗?我们错过了太多的美:你还觉得vinyasa只是体式序列吗?瑜伽老师如何好好“说人话”,锤炼自己的表达?有着进步意义的“精准顺位”,需要避免怎样的误区?“头倒立”完全起底:是时候让“体式之王”走下神坛了吗?对话“中国第一软妹子”:我们追求柔软,是不是误会了什么?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77504297545498676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