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2218|回复: 0

    [绪论]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9 15: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1-12-30 15:09 编辑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和创新,是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现代化、国际化的重大需求,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传承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是学术创新的基础,创新要体现中医药学的优势与特色。 以“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为基本原则,推动和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发展。

         (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需求

           1.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需求 中医药学发源于中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并富于丰富的养生和防治疾病的经验,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学正在加快现代化步伐,进入国际化轨道。中医药学被列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和规划纲要的“人口与健康”部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作为优先主题。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阐明藏象、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养生、治则治法等关键科学问题,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生活质量,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病症,以及常见慢性疾病的疗效,提高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学术水平,具有重大需求和重要意义,必将对国家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需求 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中医基础理论在关键科学问题方面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有所突破。科技创新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的动力。在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培植科研的新生长点;围绕研究方向,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技研究项目,开展中医基础理论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的自主创新;并紧密联系临床实践,提高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基石作用;获取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促进中医基础理论的普及、教育、运用,发挥中医基础理论对教育、医疗、科研的指导、支撑和保证作用。

         3.中医药国际化的需求 近年,中医药学国际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中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中医药国际化需要传播中医药学共同的基础理论,培育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在中医药的国际及区域合作发展取得突破。

         (二)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立足点

           1.中国传统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 中医药学蕴涵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给予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以独具特色的原创思维,奠定自然观、社会观以及方法论的基础。道家关于世界和生命本原的认识、儒家关于“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及农家、兵家、墨家、杂家等流派的思想,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等学说,对于构建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框架结构,揭示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现代,面临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冲击,面临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影响,中医药学界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才能始终保持和发扬中医药学理论的特色和优势,立足于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实现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内涵的归真,发挥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中的引领作用,使中医基础理论真正成为中医药学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提高中医药学对健康维护和疾病防治作用的重要支撑。

          2.经典著作和学术流派的传承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精髓,突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集古代先进的天文、气象、物候、历算、数学、农学等的精华,结合古代医家丰富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经验,道经千载而不朽,给今人留下取之不尽的宝藏,值得深刻领悟和努力发掘。同时,又要与时俱进,敢于用科学的质疑精神,提出问题,深入分析,拓展知识,找出规律,才能有所创新。

          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时代背景不同,受传统文化流派的影响,形成迥异的学术风格;或师门授受,或私淑白通,各承其说,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虽学术见解不同,各张其说,各抒己见,但却促进了学术繁荣和进步。例如“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金元。”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流派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创新起到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现代,从历代著名医家学术流派的积淀中,发掘其代表性、原创性的理论和学说,吸取来自真正人体试验之精华,阐发独具特色的临床经验与诊疗方法,总结提炼其独特的临床经验与辨证论治规律,对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传承和自主创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临床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回归 《黄帝内经》开创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与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先河,《伤寒杂病论》堪称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典范。中医药学的发展轨迹体现了理论来自生活、生产、临床实践,又指导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践对理论起决定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为实践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中医药学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应注重基于临床实践,提出问题,科学设计,强化实践功底,从感性认识中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建立新方法,开拓新途径。现代转化医学也提出,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及公共卫生之间的固有屏障,建立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的防治新方法。可见,中西医学皆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出真知,乃殊途同归。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