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983|回复: 0

    [第1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气一元论】一、气的哲学概念与气一元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2 15: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0-3-25 10:31 编辑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气ー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是用以认识和解释物质世界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宇宙观,是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战国至秦汉时期,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古代哲学得以长足发展,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盛行于天文、地理、历法、政治、经济、兵法、农业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并且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

            中医学运用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关于宇宙物质性和运动变化的思维模式,归纳总结医学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构建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从而认识人类生命的发生,阐释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活动,辨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制定养生和诊治的规律和原则。

    第一节 气一元论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古代哲学家认为,气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由此形成“气一元论”的思想。

    一.气的哲学概念与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简称“气论”,是古人认识和阐释物质世界的构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宇宙观。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观察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抽象概括出了气的概念,并赋予其丰富的内涵,用于说明宇宙的本体、万物的起源、演化和各种自然现象,建立了以气为本原的宇

    (一)气概念的形成

            “气”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最初是表示具体事物的概念。《说文解字》说:“气,云气也,象形。”“气”指云气,是一种可见的客观实在。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云气、雾气、风气、冷暖之气,生活中的烟气、蒸气、水气和人体的呼吸之气等客观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逐渐产生了气是一种客观存在、万物皆有气的认识。

             春秋战国时期,气作为哲学概念逐渐形成。气是存在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气精细无形无象,微不易察,但却是客观的实在。 《管子》 认为“精” 是极其精微的气,所以叫“精气”。气无形而生有形,是构成万物之本原,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充满整个空间。宇宙间包括生命在内的天地万物都是由气生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管子·内业》)。大至整个宇宙,也可以是最微小的物质。 在天成为列星,在地生成五谷,天地之精气

            气以不同物质形式存在。气处于弥散而运动状态,充塞于无垠的宇宙空间,至精无形,细不易察,故称其“无形”;气处于凝聚的状态,形成各种事物,有着具体性状,即《素问·节藏象论》 所谓“气合而有形”。 有形和无形是气的聚合和弥散的不同状态,无形之气海照万物皆成有质之形,形消质散又复归于无形之气。以气为本原,自然界“无形之物”与“有形之体”之间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

    (ニ)气的哲学概念

            中国古代哲学关于气的基本概念:气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物质本原,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其本义,是客观的、具有运动性的物质存在;其泛义,是世果的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精神现象,均可称之为气。

            气是宇宙本体和万物之原,人们用气来解释各种现象。如《管子·心术下》:“ー气能变曰精”“精也者,气之精者也”(《管子·内业》)。精或精气是极其精微的、能够运动变化的气。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是化生自然万物的基本物质,人的形体及精神智慧也是精气的产物,如《易传·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表明精气化生和构成万物的观点。 庄子提出万物皆为一气之变化,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并以气之聚散说明人的生死,“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知北游》)。气在这里成为万物统一的基础,万物的存亡、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不外乎气之聚散。先秦儒家孟子提出“浩然之气” 的概念,认为“气"兼有生命与道德、物质与精神的特点。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善言气者,必彰于物。”气与物是一个统一体,由于其极其细微,故谓之“无形”,但并非气不存在,只不过肉眼难辨而已。气的存在,可通过其运动变化及其产生的物质而表现出来。《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由子气的运动变化,产生世界多种多样的有形物质,因而命名为不同的名称。

    (三)气一元论

            气一元论,是研究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法代哲学思想。

            精气学说是气一元论的早期概念。精的概念,首见于《老子·二十一章》: “道之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所谓道,即气,气是物质,精是气的精华。精、,精气,气的内涵基本相同。精气学说以气(精气)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生成的共同物质基础,形成了气一元论的雏形。《管子》《易传·系辞上》《吕氏春秋》《淮南子》及《论衡》也有精或精气的记叙。成书于这一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内经》,正是精气学说风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时代,因此,中医学理论体系至今仍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精气学说的思想。

            两汉时期,“元气”为万物本原的思想兴起,精气学说逐渐为元气学说所同化。如东汉时期著名哲学家王充的 “元气学说”,将化生天地万物本原的气称之为 “元气”,认为“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天地,合气之自然也”(《论衡·谈天》),“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论衡·自然》)。同时代的中医学著作《难经》受到古代哲学的影响,第一次使用“原(元)气"的概念,以此为人之生命的根本。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