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595|回复: 0

    [第7章 内科症证] 第三节 贫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7 15: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节 贫血

            贫血是指周围血液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状态的疾病。一般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95%下限作为诊断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 妊娠妇女血红蛋白<100g/L).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性贫血三类。临床上常见的贫血有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贫血属中医学“血虚”“眩晕”“虚劳”“黄胖病”等范畴,其发生常与素体虚弱、饮食所伤、失血过多等因素有关。本病与脾、胃、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气血亏虚,机体失养。

    【辨证要点】

            主症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食欲不振。

            脾胃虚弱:兼见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细弱。

            心脾两虚:兼见心悸健忘,纳少便溏,失眠多梦。舌胖而淡,脉濡细。

            脾肾阳虚:兼见面浮黄胖,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胖大而淡,苔薄白,脉沉细。

            肾阴亏虚:兼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健脾益胃,调养气血。取心、脾、肾的背俞穴及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脾俞 心俞 肾俞 膈俞 足三里 气海 血海

            配穴 脾胃虚弱配中脘、胃命:心脾两虚配三阴交、内关;脾肾阳虚配关元、命门;肾阳亏虚配太溪、复溜。月经过多或扇漏不止配地机、隐白。

            方义 贫血病本为气血亏虚、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人胃,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取脾之背命穴脾命、胃之下合穴足三里、善补元气的气海相配,以健脾益胃,助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双补;肾主藏精、精血同源,故取肾俞补益精血;心主血脉,心俞为心之背俞穴、膈俞为血之会穴,血海位于足太阴脾经,三穴合用,既善调理又能补益,能调养人体身之气血。

            操作 毫针常规刺,除肾阴亏虚外均可加灸。背部腧穴应当注意针刺深度,以免伤及内脏。

    2.其他治疗

            (1)耳针 取皮质下、脾、胃、心、肾、膈、内分泌、肾上腺。每次选用3~4穴,毫针刺法,或压丸法。

            (2)穴位注射 取血海、膈俞、脾俞、足三里。用当归注射液或黄芪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

            (3)穴位埋线 取血海、肾俞、脾俞、肝俞。用羊肠线埋藏,每次选2穴,2周1次。

    【按语】

            1. 针灸对贫血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临床必须首先明确病因,在针灸治疗的同时积极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2. 贫血患者要做到饮食营养均衡,生活起居规律,劳逸适度,不过食肥甘厚腻辛辣之品以防伤及脾胃。

    【文献摘录】

            1. 《千金翼方·胆病第一十二法》: 虚劳吐血,灸胃管(脘)三百壮。

            2. 《针灸资生经·第三》: 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

    [附]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x10%/L的疾病。一般轻度减少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主要由某些药物、理化因素、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造血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所致。

            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学“虚劳”“虚损”等范畴,其发生常与禀赋不足、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脾肾,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精血不足。

    【辨证要点】

            主症 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x10°/L, 伴有头晕、乏力等

            脾胃虚弱:兼见面色萎黄或淡白,神疲气短,嗜睡困倦,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细。

            脾肾阳虚:兼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舌胖大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健脾益气,温肾固本。取任脉、督脉穴和脾、肾的背俞穴为主。

            主穴 气海 大椎 脾俞 肾俞 膏盲 足三里配穴 脾胃虚弱配中脘、胃俞;脾肾阳虚配关元、命门。

            方义 本病以虚为本,故取气海、大椎补气通阳;脾俞、肾俞穴为脾、肾之背俞穴,可健运脾土、温补肾阳;膏肓、足三里可益气补虚。

            操作 毫针常规刺,应加灸。

    2. 其他治疗

            (1)灸法 取膏盲、神阙、气海、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1~2日灸1次。

            (2)耳针 取脾、胃、肾、内分泌、皮质下。毫针刺法,或压丸法。

            (3)穴位注射 取足三里、血海。选用当归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常规穴位注射。

    【按语】

            1. 近年来,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文献报道较多,针灸对于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优于继发性。针灸的同时应注意治疗原发病。

            2. 有研究认为,艾灸的升白细胞作用明显优于针刺,这可能与艾灸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较强有关。


    第四节 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以安静状态下持续性动脉血压增高(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病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若高血压是某一种明确而独立的疾病所引起者,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头痛”“眩晕”“肝风”等范畴,其发生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本病的病变与肝、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肾阴不足,肝阳偏亢。

    【辨证要点】

            主症 常见头痛,头晕,头胀,眼花,耳鸣,心悸,失眠,健忘等。重则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肝火亢盛:兼见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阴虚阳亢:兼见头重脚轻,耳鸣,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舌红,苔少,脉弦细而数。

            痰湿壅盛:兼见头重如蒙,食少脘痞,呕恶痰涎。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气虚血瘀:兼见面色萎黄,心悸怔忡,气短乏力,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