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709|回复: 0

    [第11章 急症] 【第五节 内脏绞痛】一、心绞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4 15: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节 内脏绞痛

    一、心绞痛

            心绞痛是指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短暂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发生压榨性疼痛,伴心悸、胸闷、气短、汗出为特征。呈反复发作,一般持续时间几秒至十余分钟不等,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

            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范畴,其发生常与寒邪内侵、 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肾、脾、胃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心脉失养,或心络不畅。

            西医学中,冠心病、心脏神经官能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X综合征、风湿热、冠状动脉炎、肥厚型心肌病等均可引起心绞痛。

    【辨证要点】

            主症 突发胸闷及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或窒息性剧痛,伴心悸、胸闷、气短、出汗、表情焦虑和恐惧感。一般持续数秒至十余分钟不等,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 前臂内侧及无名指和小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电图ST段改变。

            气滞血瘀:常因七情诱发,胸闷及心区压榨性疼痛,烦躁不宁。舌暗,苔薄白,脉弦紧。

            寒邪凝滞:遇寒诱发,面色晦暗,唇甲青紫,心痛如刺,痛有定处,心痛彻背。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痰浊阻络:胸中痞闷而痛,痛彻肩背,喘不得卧,喉中痰鸣,形体肥胖,口黏乏味。舌胖,苔腻,脉滑。

            阳气虚衰:面色苍白或表情淡漠,甚至心痛彻背,大汗淋漓,气促息微,四肢厥冷,唇甲青紫或淡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微。

    【治疗】

    1. 基本治疗

            治法 行气通阳,活血止痛。取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阴郄 郄门 膻中

            配穴 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寒邪凝滞配神阙、至阳;痰浊阻络配丰隆、中脘;阳气虚衰配心俞、至阳。

            方义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相通,“阴维为病苦心痛”, 是治疗胸痹心痛之要穴,不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阴郄是手少阴心经的郄穴,郄门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二穴合用,善治心脏急症;膻中是心包之募穴,又是气会,可化瘀止痛。

            操作 膻中向下平刺,余穴毫针常规刺,可用电针。寒邪凝滞、阳气虚衰宜用灸法。

    2. 其他治疗

            (1)耳针 取心、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每次选用3~4穴,毫针刺法,或压丸法。

            (2)穴位贴敷 取膻中、巨阙、心俞、厥阴俞。用七厘散少许,撒于麝香虎骨膏上贴敷。

            (3)穴位注射 取内关、郄门、心俞、厥阴俞、足三里。每次选用2穴,气滞血瘀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寒邪凝滞选用川芎嗪注射液,痰浊阻络、阳气虚衰选用人参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心律失常选用生脉注射液。常规穴位注射。用于急性发作期。

    【按语】

            1. 针灸治疗心绞痛有缓急止痛的作用。研究表明针灸有改善冠脉循环,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

            2. 对重症心绞痛或持续发作,有心肌梗死可疑者,应慎重处理,必须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及时救治;在间歇期要坚持治疗。

    【文献摘录】

            1. 《灵枢·经脉》: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别走少阳,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取之两筋间也。

            2. 《神应经·胸背胁部》: 心胸痛,曲泽、内关、大陵。

            3. 《医学纲目·卷之十六》: 心胸痛,并气攻,劳宫、大陵(各三分,泻之)、内关。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