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216|回复: 0

    第八篇艾灸关乎疗效的施灸壮数及疗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2 12: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字数:2579

    阅读时间:4.7分钟

    艾灸的有效与否和最佳灸量有关。灸量是指灸疗对机体刺激的规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强度和刺激时间的乘积,取决于施灸的方式、灸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施灸时或施灸后刺激效应的时间等因素。灸治恰当、适宜的次数和强度,有助于提高疗效,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宗金鉴》上说: 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这是指要根据病情决定艾灸的灸量,病情轻浅的要少灸、轻灸,病情深重的要多灸、重灸。

    《医学入门》说: 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

    即要根据身体的不同部位施加不同强度的艾灸。头面是诸阳汇聚之处,胸膈是君火、相火之地,不宜再施加过多的火气;腹背阴虚有热者也不能多灸。在人体中,四肢穴位比较适合艾灸。上肢和骨关节应该浅刺少灸,下肢和肌肉丰厚处却可以深刺重灸。

    此外,还应该考虑天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来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北方风寒凛烈,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不同的年龄、体质和性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及对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体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须坚持日久;而壮年者随年龄由小至大而递增壮数。

    至于灸的程度,施灸后应以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医宗金鉴》认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因此,不管灸治哪个穴位,都要"足量",热力要能够深入体内,直达病所。为了防止施灸时出现的痛苦,提出可以隔日灸,还视病情的深浅轻重、穴位的位置来决定艾炷的大小和壮数。

    每燃烧1个艾炷谓之1壮,每次少则灸三五壮,多则可灸数十壮、数百壮;如果是急性病、偶发病,有时只灸一二次即可;如果是慢性病,可灸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至1年以上;用于保健,则每月可灸三四次,终生使用,效果更好。 一般前3天每日灸1次,以后隔日或隔二三天灸1次。急性病每日也可灸二三次;慢性病隔3~7日灸1次亦可。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考虑,各适其宜,恰到好处,这也和用药的份量一样,无太过不足之弊为原则。

    一般说直接灸之艾炷以麦粒大小为宜,普通成年人每穴灸5~7壮,小儿灸3~5壮,每次灸3~7穴为标准。《扁鹊心书》上说:"大病灸百壮……小病不过三五七壮。"临床上可适当伸缩其艾炷之大小及壮数。

    如用于外科灸阑尾炎或疔痈初发时,可在合谷、手三里、阑尾穴等,每次灸百壮左右,每日可灸二三次,会使炎症消散,促使其化脓,收到意外的效果,这是指特殊情况而言。在临床上,凡肌肉菲薄之处,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皮肤皱纹等部位,均避免直接灸法;凡肌肉肥厚之处,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灸法既是一种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了草。用艾烟熏烤,表热里不热,就算是灸法,结果达不到治疗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关于灸疮化脓不化脓的问题,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

    实验研究表明单壮艾炷(约0.5~2mg)灸后,皮肤表面温度上升到105℃左右,皮肤内温度上升到56℃左右,说明艾灸确有温煦作用,且有较强的渗透力,这无疑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直接灸或化脓灸由于皮温的升高,必然会造成创伤和疼痛,特别是灸疮的产生。一般人对疼痛、灸疮化脓有恐惧心理,甚至认为感染会引发其他疾病,岂不知这正是灸疗的神奇之处。

    《小品方》上说:"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针灸资生经》也说:"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瘥,不得疱发,其疾不愈。"《太平圣惠方》上说:"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瘥,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针灸易学》说:"灸疮一发,去病如抓。"

    从以上种种论述不难发现,古代医家认为只有经历疼痛,甚至灸疮化脓,方可治病愈疾,提高疗效。这就是说直接灸必须化脓,必须经历疼痛的过程才能出疗效。对灸疮出脓,毋须顾虑重重,它与一般的疮痈化脓或创伤性炎症截然不同。只要认真护理,绝不会出什么问题。

    直接灸、化脓灸虽具有很好的疗效,备受古人推崇,然而因其直接灼伤皮肉,疼痛剧烈,使患者难以接受。慢慢地,艾灸疗法逐渐背离了原有的方向,也影响了疗效。针对这种现实,宋代闻人耆年在《备急灸法》中就讲:"富贵骄奢之人,动辄惧痛,闻说火艾,嗔怒叱去,是盖自暴自弃之甚者,苟不避人神,能忍一倾之灸,便有再生之理,自当坚壮此心,向前取法,以全肤体,不致枉夭,岂不诚大夫欤。"他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因惧怕艾火之苦而拒绝灸疗的作法,鼓励人们要忍受一时之痛苦,敢于使用灸法以愈疾。现代研究表明,较强的灸治可使血清中IgE含量和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下降, 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有双向调整作用,说明艾灸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是良性的、积极的。

    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使其化脓以外,一般灸法也可以不要烧伤皮肤,成为灸疮,也同样有效。 日本针灸学家本间祥白在他著的《经络治疗讲话》里说:"如能用最小的治疗量(刺激量)而能收最大的效果,乃最理想之事,也是医生最艰苦最费心之事。因此,用的艾炷与壮数不一。艾炷之大小,由拇指头大之打脓灸起,而豌豆大、黄豆大、小豆大、半米粒大,至艾丝为止。其壮数则由数百壮而年壮(年龄几岁灸几壮)、10壮、5壮、3壮,至1壮为止。依据是以知觉感受敏钝,老幼、男女、胖瘦、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城市人和乡村人、营养程度、治疗经验有无、慢性病与急性病、麻痹和亢进、寒与热、炎症性疾患等而区别使用艾炷之大小、壮数之多少。"以上在临床上可以借鉴。

    你有什么疑问,在评论区可以提出来交流哦!

    注:

    我是健康哥吴少峰,我希望能把真正有用的东西分享给你。

    以便于你面对这疾病时,能有所了解,不至于手忙脚乱,甚至能自我调理。

    源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如使用请咨询相关熟悉的执业医生以确保安全性。(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49632219107059354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