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808|回复: 2

    如何回归古法针灸,学习董氏奇穴—以“灵骨大白”的学习为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5 08: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草纲目·十剂》说:“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三者俱明,然后可以语人之疾病。不然,则如无目夜游,无足登涉。”
    常人说:“医学看似高不可攀,在于其晦涩难懂的理论,还有大量的经典需要理解并掌握。”但古法针灸,是崇向自然回归自然、灵活变动,并不是死记硬背,枯燥死板的。
    本文主旨在通过“回归古法针灸”之“法”探讨正确、高效、有趣的学医方法。本文仅以“遵循《黄帝内经》与易理等经典中对人体、五脏、五行等的定义为取穴、配穴、辨证、治疗为原则的针灸” 为“古法针灸”的简单定义。
    “古法针灸”的特征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则指《易经》等阴阳五行,中知人事则指《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的指导思想。
    学习要有全局观、气度,知识结合大自然的特性加以融汇贯通运用。
    重视脏腑内在联系,把人体看作天地的产物,运用太极原理,只要找到太极点即可“处处有穴处处无穴”,发散自己的思维,学习起来自然乐趣多,感悟多。
    交叉取穴针刺法。“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标幽赋》
    本文所指的古法针灸是强调“人是一个整体且运作有其内在联系,并与自然相对应”的针灸。其思维模式与《黄帝内经》的思维模式吻合。考虑阴阳五行、病机辨证,而非只在意病症表象。
    例如“现代针灸”治西医之高血压则为“降压”,实为治“果”。而“古法针灸”更加强调从“因”下手。如高血压,从“八纲辨证”推理判断其起因原由是因“肝阳上亢”。在《难经》中也记载了如何利用阴阳五行治病,虽治肝也并不只在“治肝”上做功夫。


    董氏奇穴的特点

    “太极针法”、“体应针法”的九种对应是董氏奇穴的核心理论,它是帮助我们简化问题与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不需要背穴位、背主治,甚至不需要知道哪里有穴位就能采取治疗并且疗效很好;
    常运用脏腑别通(加上杨维杰博士补充的胃与心包通)来临床辨证及治疗,一穴多效;
    远端取穴、牵引针法、动气针法、倒马针法是董氏奇穴最具特色的下针手法,疗范围从“点”扩大到“面”,通过“引气”、“强气”方式往往当下就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从易经中来,更加贴切“天人合一”的古法针灸。董氏奇穴穴位命名或治疗指导理论多与易理相关的。如“水金”治肺阴不足,“木火穴”治心阳不足;如“土水穴”在手掌阴面的大鱼际位,在后天八卦方位属“艮”应“胃”,所以土水穴可治久年胃病……
    由此可见,董氏奇穴与久远的易经八卦、古文典籍是有渊源的,它在许多方面是与“古法针灸”具体的取穴、配穴、辨证、治疗的思维是相契合的。
    如何如何运用古法针灸的思维模式来学习和应用董氏奇穴呢?
    我们以灵骨大白为例。
    2016年论文集
    “灵骨、大白矫正脊椎的效果”——朱贤煜(韩国)
    摘录原文:
    这种灵骨、大白的组合,贴骨进针可以通肾,在大肠经上根据“大肠与肝相通”的原理,肝主筋之的原理,可以调理筋骨之病。本人在临床上多次见证了矫正脊椎矫正的效果。
    “董氏奇穴的三观主要机制”——毕耐思(以色列)
    摘录原文:
    灵骨穴在阳明经上,多气多血,又肉凸起来表示阳气多。肉多则有脾土后天之气,穴在骨旁边就有肾水先天之气。又在合谷穴(原穴)旁边,表示可以扎到元气。灵骨穴在属木的三间穴和属火的阳溪穴之间,表示本穴的阳气很旺。此穴五行都有,先天后天气也都有,气血阴阳都很丰富,所以是个超级穴。医师如果能把灵骨穴的气指导的正确就可以治好很多病。
    以上治疗模式默认“动气针法”。
    结合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分析所得到的启发:
    命名:“灵骨”之“骨”属水,“大白”之“白”属金,可知有金水相通,故灵骨大白具有益气养阴之用。
    脏腑互为表里:灵骨、大白皆处于大肠经“三间、阳溪”之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为气之海,故灵骨大白具有强补气之用,气则为阳。可治“气虚”有关的疾病。
    脏腑别通:灵骨、大白处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厥阴肝经有脏腑别通关系,故可治肝经病变,肝主筋。
    五腧穴穴性:大白位置与三间相符,而贴近骨头,三间系大肠经俞穴,灵骨穴在合谷后叉骨前,两穴合用涵盖俞原经之处,五行属木、火,与木火穴有类近之处,治疗半身不遂甚效。穴性属俞原,俞主体重节痛(《难经六十八难》),原与三焦之气相应,故具有补气温阳、治体节痛之用。
    阴阳关系:凸出为阳,肉多则具备合穴性(阳经五腧穴之合穴为土性),故补土,强肌肉。
    全息律:大白主上焦,灵骨主下焦,故灵骨大白合用则可统治全身。大白、灵骨皆以深针为主,又深透侧面之上、中、下三焦。因此不论纵横上下,此二针皆涵盖三焦,配合动气针法,其效果之大,自是可知。
    下针技巧:运用体应针法,入针抵骨,贴骨进针,则可治骨病,且针感强而疗效高。动气针法,活动患处,得患处得气,加强治疗效果。
    总结和感悟

    在这个阳虚成为通病的时代(空调、冷饮、熬夜、晚起、压力大思虑多、欲望多等……);其次我们因工作量或者对电脑和手机的时间过长,姿势的不正使得脊椎不正,也让我们的阳气受阻。总结可知:补阳、升阳是这个时代最为突出的需求,而最佳穴位便是:灵骨大白。
    灵骨大白因其肉厚而具有“以肉治肉”的治疗特性,结合“脾主肌肉”的理论,可以推出:强肌则强筋,筋强则背松。那么也可以举一反三,让我们对其他穴位的学习有了更广的理解。
    从以上的总结里我们归纳了一种学习中医的模式,往后我们在学习其他穴位时就可以按照这些模式中一则或多则理论进行推敲感悟,必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仅作为一种学习模式的参考。
    学习思维的反推应用。如遇膝盖痛,从方位出发运用太极原理“手足对应”可选择“心门穴”或“肩中穴”;从脏腑别通出发,膝盖内侧痛属“太阴经”,故选择“太阳经”心门穴;从阴阳五行出发:中医认为心气不足容易引起膝盖痛,则可选择“内心间使”强心气。当然多者结合亦可。
    仔细研读中医经典和董氏奇穴的专家论文,解读灵骨大白为何对“中风偏瘫”、“脊椎不正或侧弯”有特效。
    原因如下:
    1、灵骨大白具备五俞穴“三间”的木性;
    2、具备脏腑别通(手阳明大肠与足厥阴肝通)也有木性;
    3、具备合谷的土性(肉丰厚,以肉应脾),木受土的制衡。而脊椎不正多因气虚、筋不柔使脊椎受力不均而得病,中风偏瘫为筋无力症。综合以上可推出:只要是“筋和骨”所产生的问题,都可用“木土性”穴位针对治疗,亦灵骨大白特效。这种学医思维便是“回归古法针灸”。
    为何要回归古法针灸进修中医?
    我曾与医者朋友讨论,他之所以跟郑博士学习董氏奇穴,是因为郑博士所表达的董氏奇穴更加接近古法针灸,是自然的、灵活变通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中医,更不是一成不变、一板一眼的中医。而中医的学习,也确实像林怡杰师兄这一句话所说一样:要感悟,要灵活变通。
    中医有其一个整体观即全息:经络穴位反映五脏六腑的情况,脏腑之间通过阴阳、五行等相生相制衡,故我们不应该死记硬背穴位的主治去套用,毕竟没有人会按照穴位的主治去生病。
    大道至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要掌握了一,我们就能掌握它后面所衍生的万。我们只有学习古法针灸的思维,融会贯通穴位内在涵义,我们才能在面对以前未见的疾病应付自如。
    中医的进修需要我们学会从“大原则出发”,了解中医是“治人”而不是“治病”,你会从中找到学医的乐趣,时常因有所感悟而对中医更感兴趣,欲掀开中医这“神秘的面纱”。
    学习中医,有时候就是相隔一层薄纸,但却是天各一方。董氏奇穴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与古法针灸接近的。有了专家们的论文指导,我们要学会运用,不浪费和辜负了这种种机缘。
    能够接触如此接近古法针灸的董氏奇穴,更难得有这样国际性的交流,还有各位师兄的案例分享和总结。
    抛开董氏奇穴本来就具备简单易学高效的特性,单从这样的学习氛围和学术平台来说,正如郑博士在2016年论坛所言“医学的进修是那么的难,董氏奇穴将这高不可攀的医学变得那么平民化”。的确,无论基于董氏奇穴的学习模式、理论体系还是幕后权威的医师学术平台、海量案例分享,董氏奇穴理应值得大家努力推广,共同实现一户一中医,健康中国行的伟大蓝图。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98468137240110746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5 08: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5 08: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