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482|回复: 0

    [第二章 人体生命观] 【7论】 生命健康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7 17: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1-12-30 16:55 编辑

                                                                                    7论 生命健康论
         【理论内涵】
          中医学将健康人称为 “平人”,将健康的状态定义为 “阴平阳秘”。中医学提倡 “形神合“天人合一”,以及“亢害承制”的健康观。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健康是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的完好状态,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的标志。
         【学术源流】
          中国文字很早就有“健”“康〞的表述,唐以前,“健康”二字常分开运用。“健”指:种“强有力”的状态,可包括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如《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康〞指精神安乐,如《尔雅•释话》:“康,安也。”《疏》“孙炎曰:康,乐也,交会乐道也。”《黄帝内经》未见“健”字,“康’即健康之意,见于七篇大论,如《素问•气交变大论》:“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至唐代出现“康健”一词。如《备急千金要方 •卷第二十七•居处法》:“以康健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也。

          直到明代,“健康”一词才见于《东里续集》《篁墩文集》 等书籍中,表达身体健康之意:见于明代医家中医著作记载,如《医宗必读•心腹诸痛》:“以八味丸料煎饮,不十日而健康如常。”《医学人门 •食治门》论及中药以助健康:“栗味威温浓胃肠,耐肌益气火煨良,生干补肾坚腰脚,嚼署能除箭刺疮,栗楔专医筋骨痛,钩栗令人体健康。

          中国古代的儒家著作《周易》强调“中和”的思想,认为人体得〝中和”则吉,失〝中和”则凶。道家的理论元点为“冲气以为和”,在人体,可以解析为关于健康的基本精神。

          中医学继承需、道二家,以“平”与“和”作为健康的基本精神。如《素问 •生气通天论》:“阳平阳秘,精神乃治。〞以阳阳和谐平街为人体精气与神气正常的保证,是中医学对生命健康的总体概括。并且,以气血调和、五脏调和、形神和谐、天人和谐为人体生命健康的关键。

          张仲景《份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业、亡津液,阳阳自和者,必自愈。”即便惠病,治疗目的为恢复健康,“阴阳自和”为病愈康复之要。

          历代医家皆以维护生命健康为己任,以保养生命为医学最高境界,所谓“上医医末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备急干金要方 •诊候第四》)。

         【基本原理】
           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的科学。“和谐”是中医健康观的核心理念。“气血调和”“阴阳自和”〝五脏调和”〝天人和谐”“形神和谐”的生命健康观都强调 “和”。人体生命健康的本质就是机体内外环境变化都处于 〝和谐”的生理状态。反之,若机体内外环境失去平衡协调就会出现“失和”的病理状态。

           1.阴阳自和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北,不离阴阳。〞中医学运用阴阳交感、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的规律,说明人体的解剖结构、生命物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辨证、治则治法、养生康复等,特别是用以闸述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和谐平衡是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证。

         《素问•生气通天论》闹述:“生之本,本于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阴阳和谐平衡概括人体生命健康的根本。以生命物质论,精血津液为阴,以濡养、滋润机体为主,故〝藏精而起亟”;气为阳,以推动、温煦机体为主,故“卫外而为固”。以脏腑功能论,五脏主“藏而不污” “满而不实〞为阴,六腑主〝污而不藏”“实而不满”为阳。五脏又内涵阴阳,心阴、肺阴、肝阴、脾阴、肾阳,主滋润、宁静、抑制、成形作用;心阳、肺阳、肝阳、脾阳、肾阳,主温煦、推动、兴奋、气化作用;而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和谐平衡之本,“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命门余义》)。如此等等,《素问•生气通天论》总结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阴阳和谐平街之要点在于阳气致密于外,阴气周守于内。“能于阴阳而和之,是圣人陈阴阳之法度”(《内经吴注》)。即保养生命之法度。

           当人体阳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或人体内外环境之问的阴阳平衡失调时,人体就会处于非健康、亚健康或疾病的状态。因此,“阴阳失调” 是中医病机学的总细,主要包括:阴阳偏盛偏袤、阴阳互损、阳阳格拒、阴阳转化。若阴阳亡失,则会出现“的阳离决,精气乃绝”的危证,严重时可以导致人的死亡。基于〝阴阳失调”的基本病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灌察明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奶”,保持阳阳的平街协调是治疗关键所在。张仲景所谓“阴阳自和”,即是此意。

           2.气血调和 中医学气血理论最早湖源于《黄帝内经》。气血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木物质,如《素问 •调经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滩经。三十二难》提出 “气主煦之,血主漏之” 的观点,阿述气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气血调和,包括气和血各自发挥生理功能,如气的温照、推动、防街、周极、气化等生理功能,s的两调替养全身、为精神话动的主要物质些础。一气和血的相铜相成的关系,如”C为血之m,即吃能生血、行血、搬血:血为气母,即血能养气、我气。“T血调和为人休健康之根本。如 《灵枢.天年》。“血一气巴和,架卫E通,五胜已成,神气舍心,观晚牛具,乃成为人。

            气血失和是发生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如《素向•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而,《黄帝内经》总结出“调和气血” 的基本治则,如《素问 •至真要大论》:“道守病机,各司其用,有者水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3.五脏调和 中医藏象理论是以五胜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系统各自的功能活动,以及“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实现生理功能的平街协调,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亦即维持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灵枢 •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手日,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用五音矣。”说明五胜的生理功能活动,通过相关官窍的嗅、味、视、听觉等而表现于外。《素问•玉机真脏论》提出:“五脏相通,移皆有次。”闸述五脏之气相互通应,其脏气输移,皆有次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牌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素问.五脏生成论》云:“心之合脉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主脾也。”具体指出五脏之间脏气的相互输移通过五行之问的生克制化而实现。并且,还与脏腑相合理论以及气机升降理论存在密切关系。如《灵枢•本脏》:“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亳毛其应。”说明五脏与六腑之相合,以及五胜与五体的外候。《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重点阐明脏腑气机升降出人的相对、动态平衡,是生命健康的重要保证。

           病理情况下,五脏之间通过相乘、相侮以及母子相及关系进行传变,如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

            4.形補和谐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对于生命整体性的重要认识,形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统一整体。如《类经•针刺类• 八正神明污方补园》:“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故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皆人神之所赖也。故欲养神者,不可不谨养其形。”• “形神和谐” 是人体生命存在和身体健康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医学认为,“形俱而神生”,如《灵枢 •本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博谓之神。”神依附于形而存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形体不版,精神不微。”形与神关系密切,不可分离。《黄帝内经》所倡导的养生之道,谓之“积精全神”〝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若人体七情内伤,则会影响赃腑气机,继而则会出现脏脂形体损份:若人体形体有病变,胜腑经络失养,久之也会出现精神情志的异常。故中医学强调“形神和谐”的健康观,《素向•上古天真论》强调的 “形与神俱” 是养生的至高境界,

             5. 天人和谐 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人体的健康状况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昼夜晨昏、水土方宜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如《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胜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人体生命健康的基本规律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人们若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必须要顺应天地四时阴阳的变化而防疠治病,即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天气清净,光明者也⋯…唯圣人从之,故与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真人”“至人〞“贤人”“圣人”,都是深得养生之道、善于长生之人。尽管称呼不同,但究其养生的基本原则皆不外是“提挈天地”“调于四时”"法则天地,象则日月”“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即主张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适成自然、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反之,若人类违反大自然的规律,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就会损害自身健康,甚至会厄及生命。

           【临床意义】
             中医学在维护机体生命健康方面,强调 “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的理念。正如《素向 •四气调神大论》所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末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中医学重视养生保健,主张“末病先防”,〝己病防变”,要做到遵循自然界的法则,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时刻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及时调理机体的阴阳平衡,使人与自然之间、人的形神之间,人与人之问都能够保持一种和谐的健康状态。正如《灵枢 •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中医健康医学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防治,并对调摄人体亚健康状态具有积极意义。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是人体由健康向疾病转化过程中的个过渡阶段,此阶段虽没有明确的疾病,但机体却出现了精神活动和适应能力下降的表现,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因此,丰富中医健康医学的理论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现代研究】
             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人体健康的衡量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衡量人体健康的 10 条具体标志,分别为: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别;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臂比例协调:⑦眼晴明亮,反应敏說,眼脸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银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光泽,无屑;四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中医健康医学认为,人体健康包括:其一,生理健康,如 《灵枢•寿天刚柔》:“形与气相任则寿……皮与肉相果则寿⋯…血气经络胜形则寿……形充而皮肤缓则寿……形充而大肉胭坚而有分者肉坚,肉坚则寿矣。”其二,心理健康,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志闲而少飲,心安而不惧,形劣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饮,皆得所愿。”其三,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港。如《紫问•上古天真论》:“放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菜,其民放日朴。是以嗜欲不能芬其日,淫邪不能恐其心,照智出不肖不恨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由此可见,尽管相距2000 当年的历史,但中医学关于健康的评价标淮依然鲜活、生动利准确。

             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 医学界将生命质量 (Qualiy or Hfe . QoL)和健康照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 Healtb-relaled QoL. HRQOL) HIROOL 的提出;是路WOTE|学被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投式转变的结果,与人们健康观念的政变有关。HRQOL 最初是用于对乳腺痛想者进行化疗前后的健康评价,现在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卫生管理等领城战。HRQOL 使通常意义上健康测量内容逃一步全面化,是健康评价发展的新方向。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保健,强调健康是生命的数量与质量的结合体,这与HRQOL 理念不谋而合。中医健來医学有者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将HROOL 评价标准结合自身的理论特点,可以总结出更加适合中医健康医学的评价标准,这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