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广播
Follow
群组
Group
动态
Space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相册
Album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排行榜
Ranklist
搜索
搜索
热搜:
埋针
埋线
减肥
美容
本版
文章
帖子
群组
用户
针灸界
»
论坛
›
针灸学堂
›
中医基础理论专论
›
【62 论】 调和气血论
图文热点
返回列表
查看:
4030
|
回复:
0
[第九章 疾病防治原则]
【62 论】 调和气血论
[复制链接]
针灸学堂
针灸学堂
当前离线
收听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2-1-6 16: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62 论 调和气血论
【理论内涵】
调和气血,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针对气血亏虚和运行失常以及气血之间关系失调而制定的治疗原则。气和血作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在生理和病变方面各具特点。因此,应该根据各自不同的病机证候进行治疗,气病治气、血病治血;另一方面,气血作为基本物质,生理上是密切联系的,病变上是相互影响的,对气血病变的治疗,不能孤立地治气、治血,必须顾及其相互间关系失调的一面,即气血同治,通过调和,从整体上恢复气血之间的正常协调关系。
【学术源流】
调和气血治则,散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素问·至真要大论》:“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
历代医家言不离气血,治病必调和气血。随着时代的发展,调和气血的治则亦逐渐完善。
调和气血治法,有医家注重以调气为主。如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及:“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故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明·赵献可提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以指导治疗出血所致气随血脱病证。李中梓认为“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
有医家从气血关系阐述调血治法。如宋·许叔微指出:“人之一身不离气血,凡病经多日,治疗不愈,须当为治血。”清·叶天士更明确提出:“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明·缪希雍提出论治气血之法,即治气三法为补气、降气调气、破气;治血三法为补血、清热凉血、活血通瘀。对调和气血治则,甚得其要。李挺也有高论:“补血以益营,非顺气则血凝;补气以助卫,非活血则气滞。”
对于血证治疗,清代王清任、唐宗海之论很有见地。《医林改错》列出50余种瘀血病证,创立益气活血治法的代表方补阳还五汤以及诸逐瘀汤,对后世影响很大。《血证论》有“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基本原理】
人以气血为本,疾病均会伤及气血,故《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说:“治病之要诀,在明气血。”调和气血,就是根据气血不足及其各自运动状态的异常,以及气血互用的功能失常等病机变化,采取“有余泻之,不足补之”的方法,恢复气血充盈、流通的生理状态。
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病变的治疗,必须顾及气血相互间关系的失调,而不能孤立地治气或者治血。通过调和气血,从整体上促进气血关系恢复正常。再者,气血生成与运行,均有赖于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调和气血又必须与调整阴阳、调和脏腑等治则结合运用。
1.调气
(1)补气
补气是针对气虚病机的治疗方法。气虚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元气不足、脏腑气虚、经络气虚等。所以,以补气法治疗气虚,还应根据气虚的具体类型给予相应的补气方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胃气等。由于气的生成来源主要为肾所藏的先天精气、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因而,在补气时,应注意调补上述脏腑的生理功能,尤以调补脾胃为治疗气虚证的重点。
(2)调和气机紊乱
调和气机紊乱是针对气机失调的治疗原则。气具有以流通为贵的生理特性。气机失调有多种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类型可将调气原则和方法分为两类:1顺应脏腑气机的升降规律。脏腑有着特定的气机升降出入规律,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肝气升发、肺气肃降等,调和气机时应顺应这些规律。如胃气上逆者,宜降逆和胃;脾气下陷者,宜益气升提等。②调和气机紊乱的病变状态。气机紊乱有多种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予相应的调和。常见的气机失调形式有气滞、气闭、气逆、气陷、气脱。针对不同病变,治法各异,如气滞者治以行气,气闭者治以开窍通闭,气逆者治以降气,气陷者益气升提,气脱者益气固脱。
2.调血
(1)补血
补血是针对血虚的治疗方法。血来源于水谷精微,其生成与脾胃、肾、肝、心等脏腑密切相关。故补血时应注意调和这些脏腑的功能,由于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故尤以调补脾胃为治疗的重点。
(2)调和血行失常
调和血行失常是针对血液运行失常的治疗方法。血液运行失常的病变主要有血瘀、血寒、血热和出血等,且四者之间又可互为影响。故调和血液运行的方法可概括为:血瘀者宜活血化瘀,因寒致瘀者宜温经散寒行血;血热而致血热迫行者,实热者治宜清热凉血,虚热者治宜滋阴降火;出血病证总以止血为大法,在具体运用时又当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施以凉血止血、温经止血、补气摄血、化瘀止血、收涩止血等法,故古人有“见血休止血”之说。
3.调和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相互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病变上气与血亦相互影响,气病及血,血病及气,终致气血同病。故治疗气血病证时,应注意调和二者的关系。
在气病及血的病机中,气病为基础,以气病为先,因而,应以调气为主,或者先调气后理血,在临床上常用气血双调法。例如,气虚致血虚者,宜补气为主,辅之以补血;气虚致血瘀者,补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气滞致血瘀者,行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气虚不能摄血者,补气为主,佐以收涩止血之剂等。
在血病及气的病机中,虽以血病在先,由于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故治疗血虚和血行失常,又常调气为上,调血次之。例如,血虚者,治以益气养血,如当归补血汤中黄补气五倍于当归;气滞血瘀者,治以行气活血;气虚血瘀者,治以益气活血;气随血脱者,“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宜急固”,治以益气固脱止血,病势缓和后再进养血之剂。
由于气血之间的密切关系,临床还有血病治气和气病治血的方法。
【临床意义】
《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临床疾病大多与气血相关,故调和气血常常与调和脏腑、扶正祛邪等治则结合使用,在临床使用非常广泛。气为阳,血为阴,两者有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关系,气之与血,两相维附,临证时,应调气不忘血、调血不忘气,时刻注意气血之相互维附的关系,气血之间的气滞血瘀、血瘀气滞、气虚血瘀等极其常见,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到气血以通畅为要,在调整过程中要注意气与血病变的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气血失常多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气郁证最为常见,常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密不可分,治疗时需充分注意到调和肝脏的功能等。气血病变又会影响全身,继而出现水湿痰饮等变化,治疗时一定要考虑到调和气血。因此,治疗气血失常应统观全局,调和脏腑阴阳气血,使阴阳恢复协调状态,气血和调,则其病自愈。调和气机宜顺应脏腑特性,升降并用以利气机流通。
调和气血治则,广泛涉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如常见重大、疑难疾病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病毒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对于常见慢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现代研究】
1.调和气血治则对重大疾病治疗机制的研究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研究,认为冠心病多为气血失衡所致,主张采用气血辨证,从调畅气血出发,用“衡法”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患者,疗效显著。“衡法”,即“调气和血,燮理阴阳”药物组成,多以活血化瘀、行气益气等中药为主,畅利气机,净化血液,或从气治,或从血治,或气血双治,通过调畅气血,达到“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有学者提出,气血逆乱是中风病急性期的根本病机,调和气血是中风病的根本治法。溶栓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在改善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血脂、改善血流变、降低纤维蛋白原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动物实验亦证实溶栓颗粒能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提高t-PA活性,降低P/t比值,增强机体纤溶功能,具有明显的体内、外溶栓及体内、外抗栓作用。
统计分析著名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治疗糖尿病医案治则,将医案分成脾瘴期、消渴期、消期三期,结果表明,消渴期行气活血、化瘀散结治则是针对瘀血阻络证,行气、疏肝、解郁也是通过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以通活血脉;消瘴期治疗策略上更注重“补虚扶正”;补肾助阳、气阴双补、益气养血均在统计的前10位以内,与吕仁和教授认识此期“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的证候特点吻合。
有研究观察气血双补法联合化疗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结果表明治疗后6、12、24个月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86.7%、66.7%,可提高免疫功能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特别是减轻骨髓抑制,使患者顺利按时完成化疗,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2.调和气血治则对疑难、慢性疾病治疗机制的研究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属于中医“瘢积”“胁痛”等范畴。在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早期阶段,多以气滞血瘀为主,或兼血热;病程日久,正气渐虚,则以气(血)虚血瘀为主要表现。临床治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重视调理气血,包括理气、益气、活血与养血,尤其是益气活血。
肺间质纤维化是呼吸系统的难治病,有研究认为,肺络痹阻,气血凝滞是肺纤维化的病理特点,本病第二、三阶段,即属中医“肺痹”范畴,此时气血痹阻,不足以荣濡肺脏,进入疾病的发展期;当病情恶化至第四阶段,气血不能正常输布致使脾肾心等多脏器累。重亡津液,可见肺体积减小、肺叶枯萎不用等,当属中医学“肺痿”范畴;故在治疗肺纤维化时尤要重视调理气血,延缓其发展进程,以提高临床疗效。
应用补益气血、祛湿通络法治疗气血不足、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片,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在改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恶寒喜温、乏力气短、肌肉麻木、多梦健忘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理障碍,中医称之为“郁证”,以气血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抑郁症,实证气郁多伴血瘀、痰凝,或化火;虚证多因脏腑功能减退。故疏通气机是郁证的基本治则,宣阳开郁为关键,一是宣达抑郁之气血,二是振奋脏腑的阳气,恢复脏腑功能。
综上所述,调和气血治则对防治临床各科疾病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继续深入开展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对提高临床疗效,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18913980123
微 信 咨 询
Copyright © 2008-2020
针灸界
(HTTP://ACUP.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