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342|回复: 0

    [第2章 心理学基础] 【第一节 心理现象概述】 一、心理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0 10: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1-11 17:45 编辑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是一门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学科,它既有自然学科的属性,又有社会学科的属性,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普遍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人的心理现象,但每个人的心理现象都不尽相同。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第一节 心理现象概述

          一、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on)是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图2-1)。心理过程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亦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共同构成人的心理过程,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心理活动的不同特征,这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于个人先天资质和后天生活条件及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表征都有所不同。个性心理亦称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性(如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和人格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心理过程侧重于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具有共性规律;个性心理则侧重于个体的心理表征,特别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具有差异性规律。对个体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掌握个体心理过程及心理特征的总体概况。

                                          
                                                 

          心理现象是物质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的共性在于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相互作用的影响会留下物质的痕迹,亦称物质的反应。物质的反应可表现为滴水穿石、金属氧化生锈、菊科植物的向阳性、动物对攻击的逃避等。物质发展水平不同,其反应形式亦不同。无生命的无机物质,其反应形式只有机械、物理和化学的形式;植物和单细胞动物等有生命的物质,其反应形式则具有感应性。感应性是生物为了自我保护和繁衍,改变自己的状态或活动形式以应对外界刺激的能力。如单细胞的阿米巴原虫遇到细菌等营养物质,就伸出伪足将其包裹并同化为自己的组成部分,而遇到铁丝等有害物质时则缩回伪足向相反方向运动。感应性是生命体的主动反映形式,与无生命物质的被动反映形式相比,具有质的飞跃。

          单细胞动物发展到多细胞动物后,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为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分化,有了专门接受某种刺激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逐渐集中,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功能的神经系统。腔肠动物水媳的网状神经、环节动物蚯蚓和节肢动物昆虫的节状神经具有感觉这一新的反映形式。感觉是把外界刺激的个别属性反映成主观映像的过程,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心理反映形式。这种反映形式不仅表现为对直接刺激的反映,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对无直接联系、具有信号意义的刺激的反映,如蚯蚓对光及蜘蛛对振动、气味的反映等。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的出现为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大脑皮层的出现是神经系统演化过程的新阶段,它使脑真正成为有机体的一切活动的最高调节者和指挥者。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也相应完善,有机体开始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复合刺激和事物整体做出反应,如鱼同时依靠视、嗅、味等感觉器官来反映复合刺激,较为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知觉便随之出现。高等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出现了沟回,扩大了脑皮层的表面积,为大脑皮层担负更重要的调节和指挥功能准备了物质基础。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到了这一阶段,动物已经可以很容易地建立条件反射,心理反应的形式越来越复杂,水平也越来越高。动物的具体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个体特有的行为方式,能够反映一些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解答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如马戏团的小狗能解答简单的数学题,黑猩猩能利用木棍等工具从较高处取下上肢拿不到的食物等。

          人类的心理活动是动物心理发展的继续,但又与动物心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动物及其心理的演化是完全受生物学规律支配的;人类及其心理的产生,一方面要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但更主要的是受其他因素特别是劳动和语言的支配。劳动既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了人的意识。劳动使人类祖先的四肢分化,确立了可直立行走的身体结构,摆脱了总是向下方摄取知觉印象的困境,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外界接受更多的信息。手成为劳动的器官,加强了视觉和触摸觉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对刺激物的认识,使人类祖先大脑皮层接受来自各器官的信息与日俱增,联系也日益复杂,从而促使大脑皮质的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动物所没有的言语等新功能区。劳动是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自觉改造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获得丰富的外部世界知识,其观察力、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操纵物体的运动技能都得到了发展。劳动工具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凝结着丰富的社会经验。个人参加劳动时,必须学会使用他人或前人所创造的工具。人类的社会经验是通过训练和学习来传递的,不像动物依靠本能遗传传递种族经验。这种传递方式为人类祖先继承丰富的社会经验遗产,最大限度地发展人的心理提供了条件。而语言是人类祖先在社会劳动和交往中,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交际符号系统。语言促进了人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生,使人类的认识更加广阔。同时借助于语言,人们的认识不仅可以驰骋于无限的现实世界和虚幻境地,而且还可以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使人类心理出现了自觉性、目的性、计划性、社会性和抽象逻辑思维等新的特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