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2041|回复: 0

    [第6章 宋金元时期医家] 第九节 刘完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 16: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6 18:13 编辑

    第九节  刘完素

    一、生平与著作

      刘完素1110—1200年,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金元四大家之一,河间人,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刘河间”。
      刘氏生活于宋朝南迁、战争极为频繁的时期。他所处北方为战争重地,饥荒连绵,热性疾病流行。当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盛行,用药多偏温燥。刘完素通过钻研以《内经》为指导的五运六气学说,对火热病证进行了深人的研究,提出“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能化火”,具有独特见解的火热论。刘完素运用《内经》“火郁发之” 的治则,将火郁证分为在表在里,治疗为解其郁热、健其脾胃、养其阴血。解其郁热是治标,而健脾和胃、养阴补血则是治本。治方处药具有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之特点,流传至今的传世名方防风通圣散充分体现了刘完素治疗热性病的学术思想。

      他的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宣明方论》《三消论》《伤寒医鉴》《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伤寒直格》《伤寒心镜》等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载述了他的针灸理论与临床经验。

    二、学说与贡献

    “灸刺须分经络”说

      刘氏研究《内经》达30年之久,正像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以下引文均出自本书,书名略去自序中说的,对于《内经》中的经络学说“ 大有开悟”,从而对经络辨证颇有研究并有所发挥。对中风、疟疾、疮疡、瘰疬等十余种病证都强调用经络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灸刺须分经络”说便是具体的体现。 如《疮疡论第二十六》 日“凡疮疡可灸刺者, 须分经络部分,血气多少,腧穴远近。”并根据病变部位,确定属何经,用何穴,“ 若从背而出,当从太阳五穴,随证选用,或刺或灸,泄其邪气。凡太阳多血少气,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即疮疡生于背部者,是太阳经虚,当取太阳经五输穴治疗生于口面部者,是阳明经虚,当取阳明经五输穴治疗生手赞发处者,是少阳经席,当取少阳经五输穴治疗生于后脑者,是督脉经虚,当取储会绝骨穴治疗。他明确指出根据疮疡的不同部位,分属不同经脉,及经脉气血之多少,来辨证论治和循经取穴。

      刘氏受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学说的影响,把《内经》的经络理论与之结合,综合运用,灵活地指导临床实践。在《中风论第十》中就对六经主证和鉴别要点及其针治法做了论述,“必先审六经之候”,即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根据六经证候进行辩证论治。如“中风无汗恶寒.....宜针太阳至阴出血,并刺昆仑、阳骄。中风有汗恶风.....宜针风府。以上二证,皆太阳经中风也。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宜针陷谷,刺厉兑.....阳明经中风也。中风无汗身凉.....宜刺隐白穴,去太阴之贼也,此一证太阴经中风也。中风有汗无热....宜针太溪,此证少阴经中风也。中风六证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今..各分经疗治,又分经针刺法。厥阴之井大敦,刺以通其经,少阳之经绝骨,灸以引其热”,否则,“不审六经之加减,虽治之不能去其邪也”。刘氏的六经分证法,是继《内经》《伤寒论》之后,比较有特点的分证方法。

      刘氏对瘰疬也强调辨经施治。《瘰疬论第二十七》 日“ 夫瘰疬者,《经》 所谓结核是也......手足少日主之,此经多气少血....如瘰疬生去别经,临时于铜人内,随其经络部分对证之穴灸之。”《肿胀论第二十四》日“各随其经络,分其内外,审其脉证而别之。”又卷下《大头论第三十》说“夫大头病者,是阳明邪热太甚,资实少阳相火而为之也。多在少阳,或在阳明,或传太阳。视其肿势在何部分,随经取之。”

      “灸刺须分经络”, “对证之穴灸之”,“审其脉证而别之”,“随经取之”,其含义是致的,都强调了按经络进行辨证施治。

    “八关大刺”“热宜砭射”说

      “八关”即手背指缝上八个穴位,与《奇效良方我八邪穴位于各指本节之间者有异。刘氏倡导火热论,凡火热之证,除用寒凉药物外,多用泻血法治之。他根据《内经“刺十指间出血”说,提出了“八关大刺”“热宜砭射”说。如《药路第三十二“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目疾睛痛欲出者大刺八关”“ 热无度不可止,刺陷谷穴出血”。《疮疡论第二十六》日“邪气内蓄则肿热,宜砭射之也......气胜血案者,宜石而泄之也。”可见,八关大刺、砭射放血具有泻热祛邪的作用。

      刘氏还较多地运用放血法,如《中风论第十》说“中风无汗恶寒....宜计太阳至阴出血。”《药略第三十二》曰 “腰痛不可忍,针昆仑及刺委中出血。”“百节疼痛,实无所知,三棱针刺绝骨出血。”《疮疡论第二十六》曰 “金丝疮....经所谓丹毒是也.....法当于疮头截经而刺之以出血。”

      刘氏放血治疗的适应证有五一是高热不退,以八关大刺刺十宣出血,退热效果明显。二是目疾口唇痛, 此证多为风热上攻、玄府闭塞所致,通过大刺八关,达到祛风清热、开达玄府的目的。三是疮疡、红丝疔一类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针刺以泻血除热。四是太阳伤寒证,表现为身热无汗恶寒,针太阳至阴出血。《内经》有“血汗同源”之说,至阴穴又是足太阳膀胱经井穴,中风无汗,刺之出血,以泻太阳之邪郁,达到发汗的目的。五是对邪阻血脉、经气不通引起的腰痛及百节疼痛等病证,用砭射放血法疗效显著。

    “灸引其热”说

      刘氏主张热证用灸,提出“灸引其热”说,认为灸法有“引邪外出”和“引热下行”的作用。实热证,一般用“引热外出”法。如《疮疡论第二十六》曰“凡疮疡已觉微漫肿硬,皮血不变色,脉沉不痛者,当灸之,引邪气出而方止。”由于刘氏认为“疮疡者,火之属”,故“引邪气出”,当指火热之邪而言。

      寒热格拒证可用“引热下行”法,如《心痛论第二十》说“有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痛甚则烦躁而吐,额自汗出,知为热也,其脉洪大,当灸太溪及昆....引热下行。”此上有阳热、下有阴寒的阳热上扰证,用足部穴位治疗,灸之可引阳热下移,以去阴寒,使阴阳交通,格拒解除。

    三、临床应用与学术影响

      刘氏重用五输穴,其中更注重井穴与原穴的应用。如《药略》云“眼大眦痛,刺手太阳井穴少泽小毗痛,刺足少阳井穴关冲阴头中痛不可忍者,卒疝也,妇人阴中痛,皆刺足厥阴井大敦穴。”又如“血不止,鼻衄,大小便皆血,血崩,当刺足太阴井隐白”“喉闭,刺少阳手足井,并刺少商及足太阴井”。这是刘氏根据《素问·缪刺论》所作的发挥。

      在原穴应用上,《药略》载“腰痛,身之前,足阳明原穴冲阳,身之后,足太阳原穴京骨,身之侧,足少阳原穴丘墟。”又曰“心痛,脉沉,肾经原穴弦,肝经原穴涩,肺经原穴浮,心经原穴缓,脾经原穴。”根据一个病证的不同表现,判断其所属经脉与应用该经原穴治疗的方法,是刘氏根据《灵枢》《难经》有关论述发展而来的学说,元代王海藏沿用此法,称“拔原法”。

      刘完素重视经络辨证,在火热论学术思想指导下,针用八关大刺、灸用引泄热邪的方法,达到降火滋水的目的刘氏的“八关大刺”“热宜砭射”说,对后世影响较大,如张景岳也认为此法可用于治目痛,《景岳全书》云“八关大刺,治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须刺食指缝中出血,愈。”在选取穴位时,较多运用五输穴作为治疗的主要穴位,对井荥输原穴位尤为重视。因为五行属性中,井属木,荥属火,输属土,原与三焦原气密切相关阴经以输代原,而木土与火为母子相生的关系,有较好的清热泻火作用,这种使用穴位的方法与刘氏的学术思想是一致的。

      关于热证用灸,1986 年砀山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分组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06例,观察结果如下①各组发热期疗效比较以入院病人体温在38C以上者作为观察对象):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灸法组病例分别为33、19、21例发热总天数分别为117、65、51天平均退热天数分别为3.55、3. 42、2. 43天。西医组与中西医结合组退热疗效相近P>0.05 灸法组与西医组退热天数比较P<0.05,表明灸法退热疗效优于前两组。②各组升压抗休克疗效比较 择血压在70~ 90mmHg/40~ 60mmHg者观察):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灸法组病例分别为11、16、16例升压平均天数分别为3.18、2.44、2. 06天。统计分析表明,灸法组升压至正常血压天数最少,与西医组比较P<0.05中西医结合组也比单纯西医组时间短。③各组对少尿期疗效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灸法组病例分别为27、28、23例,平均天数分别为3.22、2.04、1.99天。统计处理表明,灸法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对少尿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而灸法组与中西医结合组之间比较P>0.05,表明这两组疗效相近。④各组尿重白转阴时间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灸法组病例分别为38、32、 32例,平均天数分别为8.05、6.56、6.34天。统计处理表明,灸法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尿蛋白转阴天数均少于西医组P<0.05,而这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综合各组对本病退热,抗休克和防治肾功能损害等多方面比较结果,证明灸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西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其性质为温热,上述报道大胆采用灸法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从而证明了刘氏“灸引其热”说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四、阅读文选
    药略(《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心痛,脉沉,肾经原穴弦,肝经原穴涩,肺经原穴浮,心经原穴缓,脾经原穴。腰痛,身之前足阳明原穴。冲阳身之后足太阳原穴。京骨身之侧足少阳原穴。丘墟针之最要。两胁痛,针少阳经丘墟。心痛,针少阴经太溪涌泉,及足厥阴原穴。腰痛不可忍,针昆仑及刺委中出血。太阳喘满痰实、口中如胶,针太溪穴。哕呕无度,针手厥阴大陵穴。头痛不可忍,针足厥阴太阳经原穴。热无度不可止,刺陷骨穴出血。骨热不可治、前板齿干燥,当灸骨会、大椎。小腹疝痛,当刺厥阴肝经太冲穴。血不止、鼻衄、大小便皆血、血崩,当刺足太阴井隐白。喉闭,刺少阳手足井,并刺少商,及足太阴井。大烦热、昼夜不息,刺十指间出血。谓之八关大刺。目疾睛痛欲出赤,大刺八关。百节疼痛,实无所知,三棱针刺绝骨出血。

       【思考题】

      1.刘完素的针灸学术思想有哪些

      2.刘完素应用刺络放血的特色是什么

      3.刘完素在临床上是如何应用经络辨证施治的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