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1642|回复: 0

    [第7章 时代医家] 第七节 高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 17: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灸学堂 于 2022-4-7 10:15 编辑

    第七节  高武

    一、生平与著作

      高武15—16世纪,号梅孤,明代针灸学家,四明今浙江鄞州区人。《鄞县志》记载“好读书,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闲习。”嘉靖时“考武举,晚乃专精于医,治人立起,曾慨近时针灸多误,手铸铜人三,男、妇、童子各一,以试其穴,推之人身,所验不爽毫发”。他著有《针灸聚英》《针灸素难要旨》。

      《针灸素难要旨》又名《针灸节要》,刊行于嘉靖丁酉年1537年,全书共3卷,节选《素问》《灵枢》《难经》中有关针灸的经文,重加编次而成。因历来节录《内经》而成书者,往往详于脏腑病机、脉要诊候,而独略于经脉刺灸,故高氏在书中除对经文进行收集注释外,还对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经脉和刺灸法“节要立题分类,以便记诵”。此书探源明理,对针灸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介绍。

      《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成书于嘉靖已丑年1529 年,全书共4卷,收集前人针灸精粹,以体现聚英之意,对前人叙之不全、未能尽意者,高氏“间或发挥一二”,从《内经》《难经》的源,论述后世的流,以达到知源明流的目的,对后世针灸学术影响颇大。

    二、学说与贡献

    “溯源” “穷流”“知变”说

      高氏宗《内经》《难经》, 旁究诸家,对针灸理论及针灸手法进行了深人研究,认为“《素》《难》为医之鼻祖...不溯其源,则昧夫古人立法之善,故尝集节要一 书矣。不穷其流,则不知后世变法之弊”,“《素》《难》者,垂之万世而无弊”,医者应“以《素》《难》之旨,夫然后前人之法”,如“不学古医,不变今俗,而欲收十全之功者,未之有也”。他对前人的论著,除了以自己的见解分析正误之外,还用《素问》《难经》作为论证的依据,凡是与《素问》《难经》 相违背的,认为均不可信。如对《金针赋》中“男子之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女子之气,早在下而晚在上”的观点就持反对态度。他在《针灸聚英.男女气血》中说“针灸当随经络气至十二时候,如寅肺卯大肠经之类,男女所同。男女气血上下之分,固非《素》《难》意,亦不必然也。”还有《金针赋》的治病八法,高氏在《针灸聚英》中认为“此八法巧立名色,非《素》 《难》意也”。而对《神应经》人身左右补泻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已非《素问》意矣...谬之甚也”等。

      高氏在《针灸聚英》中,广取前人之长,引用各类文献达16部之多,在书中引叙了《伤寒论》《医经小学》《玉机微义》《卫生宝鉴》以及刘河间、李东垣、张从正、朱丹溪等名家的看法和论述,使文出有据,言之有理。但他对前人的东西并不盲目搬用,而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见解予以阐发与评注。如在取肾俞穴时,《千金方》注云,以平脐为标准来量取腧穴位置,但高氏认为“肥人腹垂则脐低,瘦人腹平则脐平,今不论胖瘦,均以杖量之,未有准也。”他注重骨骼标志,提出“先将瘦人量取穴,后再依法量肥人”之说。又如前人取四花穴,以口、脚的部位长短为准来取量,高氏认为这种方法是“ 为粗工告也”,而“今只依揣摸脊骨膈俞、胆俞为正”,强调应以骨骼标志为标准,这对取穴的准确性与规范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如,悬钟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高氏用“前寻摸绝骨间尖如前离三分,高一寸许是阳辅穴,后寻摸绝骨间尖筋骨缝中是悬钟穴”,这里的‘ ‘绝骨”是指腓骨。这种根据骨骼标志来定位的,前人少有。

      他对《素问》以来的著作中提出的禁针禁灸穴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穴而有宜针、 禁针、宜灸、禁负者,看病势轻重缓急,病轻势缓者,当别用一主治穴以代之 若病势重急,倘非此穴不可疗,当用此一穴。 若诸书皆禁针灸,则断不可用矣。”对于刺浅刺深,高氏认为当“以《素问》十二经浅深刺法为主,诸书相参互用之,不可偏废也。经日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肥人刺深,瘦人刺浅。故在春夏与瘦人,当从浅刺秋冬与肥人,当从深刺。又日陷下则灸之。陷下不甚者,灸当从少陷下甚者,灸当从多。又寒凉之月,火气衰,灸当从多温暑之月,火气旺,灸当从少。又肌肉浅薄醪穴,刺浅艾少肌肉深厚鶻穴,刺深艾多。又春与夏不同,秋与冬不同,肥瘦有适中者,有过肥而臃肿者,有太瘦而骨立者,以意消息,不可执一论也”。对艾壮多寡,亦说“皆视其病之轻重而用之,不可泥一说”。 可见,高氏对经典著作的看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说

      高氏对创立于金元、盛行于明代的子午流注纳甲法也很重视,在《针灸聚英》中将子午流注列为专节介绍,并将阎明广《子午流注针经》中所列两种开穴法、徐凤《针灸天全》中“逐日按时定穴诀”,以示三说并存。但他却不拘泥于时说,认为子午流注 纳甲法深奥难懂,方法机械,加以师传不同、方法各异,使后人学习和理解都有困难,用穴“安言今日某日,某时其穴开,凡百病皆针灸此开穴明日某日,某时其穴开,凡百病针灸明日开穴,误人多矣”。他指出按时用穴,往往延误病情,故而认为“皆为旁溪曲径”,而非正宗,主张予以废弃。高氏认为必须“使人知某病宜针灸某经某穴,当用某日某时开方针”,即先知病,后定经穴,最后决定选用该经该穴的开穴时辰进行针灸,就是近人所称“定时用穴”法。

      他根据对临床的认识,创立了“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说或称“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法。他根据《灵枢·经脉》中所载十二经脉的“是动病”“所生病” 及“寸口”“人迎”脉诊法为依据,确认经脉证候、脉象之后,辨别十二经脉的虚实,再结合《难经·六十九难》中“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i的原则及迎随补泻的原则,依十二经气血流注,寅时从中焦注手太阴肺经,丑时至足厥阴肝经,复注于手太阴经的顺序,当流注时辰到达,经气旺盛时,取子穴用泻法流注时辰已过,经气虚衰时,取母穴用补法。如“手太阴肺经属辛金,起中府,终少商,多气少血,寅时注此。是动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是谓臂厥。所生病,咳嗽上气,喘喝烦心,胸满儒臂内前廉痛,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卒遗失无度,寸口反小于人迎也。补,用卯时太渊,泻,用寅时尺泽”《针灸聚英·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这种按时按经选穴补泻的方法,丰富了按时选穴理论。但近人所用“ 子午流注纳支法”,不受十二经脉是动所生病病候的限制,仅取其流注时辰与子母补泻用穴的方法,是对高氏之法的灵活运用。

    三、临床应用与学术影响

      高氏非常重视“东垣针法”,认为“东垣针法深得《素问》之旨”。他在《针灸聚英》中多处提到东垣针法,对此倍加称颂“ 东垣针法,悉本《素》《难》。 近世医者,止读《玉龙》《金针》《标幽》等歌赋,而于先生之所以垂教者,废而不讲,宜其针之不古若,而病之不易瘳也。兹故表而出之,引申触类,应用不穷矣。”高氏在《东垣针法》中始终贯穿李氏“胃气为本”的学术思想,注重补益脾胃升发之气的处方特点,如在胃之合穴足三里的应用上,《东垣针法》曰“胃病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取三里以补之”,“脾胃虚弱,感湿成痿,汗大泄,妨食,三里、气冲以三棱针出血”,若因“饮食失节及劳役形质,阴火乘于坤土之中,至谷气、营气、清气、胃气、元气不得......皆先由喜怒悲忧恐为五贼所伤,而后胃气不行,劳役饮食不节,继之则元气乃伤,当从胃俞合三里穴中推而扬之,以伸元气”。又曰“气在于肠胃者,取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逆为霍乱者,取三里”,这些都体现出李东垣“胃气为本”的学术观点。

      高武注重《内》《难》经旨,更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如对乳痈的发生,他认为是肝气抑郁,阳明血沸,毒热化脓或乳婴口气掀热,热气所吹而致病。在治法上强调乳痈初起要按摩揉运,次令吮净乳汁,再配合艾灸,可消散瘀结肿胀,防止乳痈发生。高氏能借鉴前人医理,来阐发自己的见解,注重临床实践。这种综合性治疗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四、阅读文选
    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针灸聚英》卷二)

      手太阴肺经属辛金,起中府,终少商。多气少血,寅时注此。是动病,肺胀,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是谓臂厥。所生病,咳嗽上气,喘喝烦心,胸满,儒臂内前廉痛,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卒遗失无度,寸口反小于人迎也。补,用卯时,太渊泻,用寅时,尺泽。

      手阳明大肠经为庚金,起商阳,终迎香。气血俱多,卯时注此。是动病,齿痛颊肿,是主津。所生病,目黄口干, 軌衄喉痹,肩前儒痛,大指次指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则寒栗不复,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补,用辰时,曲池泻,用卵时,二间。

      足阳明胃经属戊土,起承泣,终厉兑。气血俱多,辰时气血注此。是动病,洒洒然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心动欲独闭户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谓忏厥。主血。所生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喝唇胗,喉痹,大腹水肿,膝髌肿痛,循胸乳气街股伏兔脂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人迎大三倍于寸口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补,用巳时,解溪泻,用辰时,厉兑。

      足太阴脾经属已土,起隐白,终周荣。多气少血,已时气血注此。是动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出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牌。所生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膝股内肿厥,足大趾不用。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小三倍于人迎也。补,用午时,大都泻,用巳时,商丘。

      手少阴心经属丁火,起极泉,终少冲。多血少气,午时注此。是动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主心。所生病,目黄胁痛,膈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补,用未时,少冲泻,用午时,灵道。

      手太阳小肠经属丙火,起少泽,终听宫。多血少气,未时注此。是动病,嗌痛领肿,不可回顾,肩似拔,膈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儒肘臂外后廉痛。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补,用申时,后溪泻,用未时,小海。

      足太阳膀胱经属壬水,起睛明,终至阴。多血少气,申时注此。是动病,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牌不可以曲,胭如结,端似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痔疟狂癫,头卤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胭腦脚皆痛,小指不用。盛者,人迎大再倍于气口虚者,人迎反小于气口也。
      补,用酉时,至阴泻,用申时,束骨。

      足少阴肾经属突水,起涌泉,终俞府。多血少气,西时注此。是动病,饥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吭吭然如无所见,心如悬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然如人将捕之,是谓骨厥。是主肾。所生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游,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补,用戌时,复溜泻,用酉时,涌泉。

      手厥阴心包络经,配肾,起天池,终中冲。多血少气,戌时注此。是动病,手心热,臂肘挛痛,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心包络。所生病,烦心心痛,掌中热。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补,用亥时,中冲泻,用戌时,大陵。

      手少阳三焦经,起关冲,终丝竹。多气少血,亥时注此。是动病,耳聋浑浑惇惇,咽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儒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气口也。补,用子时,中渚泻,用亥时,天井。

      足少阳胆经,属甲木,起瞳子惨,终窍阴。多气少血,子时注此。是动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头角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夹瘿,汗出振寒,疟,胸中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补,用丑时,侠溪泻,用子时,阳辅。

      足厥阴肝经,属乙木,起大敦,终期门。多血少气,丑时注此。是动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妇人小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胸满呕逆,洞泄,狐疝,遗溺癃闭。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补,用寅时,曲泉泻,用丑时,行间。

    【思考题】

    1.高武的学术思想是什么

    2.如何理解“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说

    3.高武对针灸学术发展有哪些贡献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