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2061|回复: 0

    语文学习方法|阅读理解必杀技——关键词法,轻松搞定语文难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8 08: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年前我在知名平台上做过一次原创音频公开课,讲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家长和学生的反馈非常热烈。这次基于上次的音频,用文字稿分享,希望给需要的学生和家长带来帮助。

    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学习阅读理解的关键词法。

    我们这次的课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阅读理解的表面现象,阅读。第二部分我们讲解阅读理解的本质,理解。第三部分就是阅读理解必杀技——关键词法。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的表面现象:阅读

    很多学生和家长说:阅读理解不是很简单嘛。

    此言差矣。这个“读”其实很有讲究,我给大家先举一个例子。

    那是7、8年前我刚当语文老师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当时我有一个初一的学生,他是一个男孩子。他向我谈自己对《我与地坛》片段的感受,让我非常惊讶。

    这个学生看到史铁生《我与地坛》里母子看菊花的著名情节,异常兴奋地跟我讲:老师,我觉得他去看花应该挺高兴的,为什么答案说他很伤心呢?

    当时我就尴尬了。

    我问他:为什么看花就一定很高兴?你从哪里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他说:小学语文老师给我讲花是春天的使者,非常美丽、漂亮。看到花,我们不由自主地心情愉悦,所以有花的地方就代表着愉悦、开心。所以我读《我与地坛》,看到作者去看菊花,觉得很开心。

    如果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表面的话,这样尴尬的事例是很常见的。

    学校老师和家长经常让孩子去阅读,并且一个劲地催:你给我读呀!一本书放在这里,你给我仔细地读,认真地读。

    然而,通常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会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尴尬事件。

    刚刚我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见例子。

    我们都知道的,船行走在海面上就怕遇到冰山。为什么怕遇到冰山呢?

    大家还记得泰坦尼克号的惨痛教训吗?因为他们只看到冰山上面的部分,以为这个冰山只是很表面的很小的一部分,然后就轻轻地撞上去了。他们不知道水下的那部分冰山才是恐怖的杀手,结果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惨剧。

    如果我们像上面那个同学一样停留在表面的阅读,看到花就想到高兴,看到花就想到春天,那么我们永远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

    阅读背后的真正的东西,我们是无法体会得到的。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的本质:理解


    大家请看2016年苏州市中考阅读理解《骑自行车翻山越河中的一段话:

    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两边向路中央爬出绊根草,夏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没有水凼,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如果停留在浅层次阅读,学生们经常只看到什么呢?

    田野,小路,南风,麦巷,青蛙,蚱蜢和狗,他们只看到这些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是阅读理解的关键部分吗?很显然他们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那么阅读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呢?

    这就得谈到语文阅读理解的本质了。语文阅读理解的本质在“理解”二字上面。

    继续套用刚刚那个冰山的比方。冰山上面的是很小的一部分,也就是阅读理解的表面,冰山下面的是厚厚的尖锐的触角,这个才是阅读理解的本质。

    我们需要干什么呢,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它的本质。

    实际上从小学高年级开始阅读理解的题目就往本质方向走,它往往引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例如2016年苏州市中考阅读理解《骑自行车翻山越河这篇文章。大家来看一下它的第15题。

    围绕以前骑自行车作者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儿。

    这种题型主要考察你对文章当中事件的概括能力。你需要通过几百个字把这几个中心事件概括出来。

    这个就相当于冰山下面的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需要注意的部分,并不是只从表面就可以把它给概括出来。

    再例如第16题。

    第二段对青蛙蚱蜢和狗的描写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大家都知道,这种题型是考察你对文章修辞手法的理解,重点还是在“理解”二字上面。

    再看第17题。

    结合第三段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

    这种题型需要你对文章当中有关父亲的段落进行综合分析,挖掘这些话语背后父亲的品质、父亲的精神层面,再把它们归拢到一起,拼凑成答案。实际上还是考察的深层含义的挖掘,冰山下面的部分。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必杀技:关键词法

    通过语文阅读理解表面现象的分析和深层含义的理解,我们现在应该知道阅读理解考查的是什么。

    不是对表面现象的把握,而是深层次地把握它背后的部分。

    例如人物形象的内在特点,例如文章讲了哪些中心事件,例如文章的艺术手法,以及哪些艺术手法用得如何好……这些深层次东西。

    大概从小学5、6年级开始一直延续到高中三年级,我们就要在深层次理解的层面上答题。

    阅读理解题目难度逐年增加,而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却反复套用老掉牙的方法来教导孩子,在我看来有点误导作用。

    他们教导的阅读理解方法最常见的一种是这样的:你首先要泛读一篇文章,然后再精读,你读得次数越多,理解得越深刻,理解得越深刻,题目做得就越好。

    很多老师会这样教导孩子,很多家长也会这样教导孩子。但是这种方法实践效果极差。孩子往往读上十遍之后还是一筹莫展。

    拿那个误读《我与地坛》的孩子来说,他就是把那篇文章反反复复读了五、六遍,最后还是理解成了愉悦。实在没辙了,他才跑到我这里让我给他解释。

    我给他讲作者当时下乡的背景,作者瘫痪之后的困苦。这样梳理之后,他才豁然开朗。这些真的是学校老师有所疏忽的地方,家长有些误导的地方。

    老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

    此话固然不错。但是你要抓住重点来读才有用。

    其实有一种人他来做语文阅读理解,十有八九分数不错,这一种人叫做领导。

    我们来看一个段子。

    新来的领导耐心地听完秘书的长篇报告,神色非常严峻,他简明扼要地指出三个重点,并且叮嘱秘书下次直接给我讲重点,不要说那么多废话。

    想必很多参加工作的家长,对这段话深有体会。

    他们觉得领导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自己讲了一箩筐的废话,到了领导那里,他能够迅速地把自己的重点给抓出来。

    如果让领导去做一篇阅读理解,估计他也有这种本事,把里面的重点一下子提出来。你说他的分数能低吗?

    段子讲完,言归正传。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其实已经学到了语文阅读理解的一个有效方法:抓关键词。

    什么叫关键词呢?简单地说,就是一大堆话当中最关键的部分,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他的部分都可以抹去,但是这几个词语不可以去掉,它代表了说话的核心,讲话的重点。

    关键词是有很多表现形式,情感关键词、事件关键词、术语关键词等等。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的话,它有自己特殊的关键词。

    近几年苏州中考阅读理解趋向于考情感类的散文,这类文章的关键词是“情感”。

    2016年苏州市中考阅读理解《骑自行车翻山越河》就是一篇情感类的散文。

    我们来看其中的一段,感受里面蕴含的情感,捕捉这段话的关键词。

    我沮丧地推着车,失瑰落魄,汗水流入眼里,稻芒一般刺疼。堤外各个枫杨掩映的村庄,晚炊的烟气已经消散,油灯一盏盏灭掉。天上,月亮一会爬进云里,一会又漏出惨淡的光辉,大地模糊一片。

    大家看一下,我标出了“沮丧”、“惨淡”词语。这两个词语非常明显能够体现人的情感,是这段话的情感关键词。

    我一般让学生先通读文章,顺便把里面的这些关键词给圈画出来。关键词圈画出来之后的话,情感脉络便一目了然。

    如果按照一般语文老师的方法,先泛读再精读再细读,然后再自行概括,做题的正确率会低得多!

    为什么呢?因为积累不够丰富的孩子,他的词语库里没有代替“沮丧”、“惨淡”这类关键词的词语,他甚至连“沮丧”、“惨淡”这类心情都体会不出来。那么这道题目注定要丢分!

    我的关键词法非常简单容易操作。文章当中有情感关键词,直接拿来主义,二话不说把它先圈出来,直接拿来把它写入答案,那么这道题的分数基本上就拿到手。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关键词法是非常有效的考试必杀技。很多学生,特别是六年级、初一的学生,他们之前许多没得到基本的训练。我教他这些方法,他立刻能用上,语文分数很快就上去了,非常开心。

    除了最关键的情感关键词,我们还有事件关键词。

    让学生概括这段话写了哪几件事情,这种题目也是常考题型。

    这种题型,一般学生基本上要扣分。

    其实也可以用关键词法把文章当中的事件关键词圈起来,再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便是完美的答案。

    再用《骑自行车翻山越河》“我们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一段来做例子。

    这段话非常长。把这个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用关键词最方便。

    我们常顺这大路练习骑车”这几个字就是事件关键词。这几个事件关键词之后主要写我们骑车时的所见所想所感,概括事件时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除了上面所讲的情感关键词、事件关键词,我们还有其他的关键词,例如人物的性格关键词、思想关键词、精神品质关键词等。

    阅卷标准,特别是阅读理解的阅卷标准主要就是看关键词。

    如果你的答案写得很流畅,但是没有写到关键词,这道题目要扣分或者不给分。

    这个潜规则,许多学校老师不讲,也不愿意透露。但是从历年阅卷情况来看,却是非常要紧的。

    这一点给学生挑明了,他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文章看懂了,但是阅读理解题目却拿很低的分数,甚至是零分。


    总结: 关键词法虽好用,夯实基础是王道

    目前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题型上普遍失分众多。针对这种现状,我给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多年教学活动中总结出来的阅读理解关键词法,希望帮助到更多的学生。

    本文的第一部分先讲了阅读理解的表面现象,指出其弊端。接着剖析阅读理解的本质是于“理解”二字。最后通过中考阅读理解真题,详细讲解关键词法的运用。

    友情提醒:尽管用关键词法答阅读理解题很管用,但是我还是希望学生在用对方法答题的同时,准确地理解到词语背后的含义。

    为什么呢?

    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为了自己的长久发展,必须得准确地理解这些词语背后的含义。

    附录:答疑环节

    张家长:孩子做语文作业时效率不高,老师有没有好的方法呢?

    回答:您这边说了孩子语文学习效率不高。我想问一下孩子现在是几年级呢?是小学还是初中?

    张家长:小学三年级。

    回答:小学三年级主要是语文基础,句式语法简单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这个年级的孩子,许多字词过不了关,特别是小男生。小男孩错一个字能错上四遍甚至五遍。

    妈妈在他们的基础字词上要多花点精力。同时,还需要把孩子的兴趣给激发出来,让他对语文充满兴趣。

    平时可以给他讲好玩的小故事,乘着他兴致浓,顺便提个小要求,例如让他把写作业的速度提高5-10分钟,字迹端正些。

    时间久了,相信他的语文成绩会越来越出色的。

    <hr>
    我是@八真小八斗大语文 大语文一线老师,10年教学经验。欢迎点赞、留言和关注。谢谢!

    原文地址:https://m.toutiao.com/i679666116622024756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