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在当下可以说比较流行,在很多竞技场上,国内国外运动身上都可以看到拔过罐的痕迹,当然,这也说明了拔罐确实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风寒感冒所致的全身疼痛有特效。
但在很多人眼里,认为拔罐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非常的简单,只要有罐、有酒精棉球,我也能拔。可是我们也常听到新闻报道,因拔罐烧伤患者的情况,而且比较严重,说到原因,其实就是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做好,同时也说明拔罐并不简单,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下面是中医理疗师提出23条忠告:
(1)拔罐前,要询问患者相关病情,并做好相关登记。
(2)拔罐时应保持室内温暖、避风,以防患者受凉。拔罐后要盖衣物或床单保暖。
(3)让患者选择一个合适的体位,既感觉舒适,又方便拔罐。在拔罐过程中,嘱咐患者不要随意摇动,以免火罐脱落。
(4)拔罐前检查所用罐具,看是否边缘光滑,有没有破损,以免造成患者损伤。
(5)拔罐的部位,一般要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骨突,没有关节凸凹的部位。如有汗液,拔罐前最好先擦干。
(6)视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肌肉丰满、平坦之处,用大罐;部位较小、肌肉较薄、皮下脂肪较少处,用小罐。
(7)拔罐时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用闪火法时,酒精棉球湿度要适中,避免酒精过多滴到皮肤上产生烫伤,棉球经过罐口时速度要快,以免罐口过烫;应用贴棉法时,应防止燃烧的棉花脱落;用滴酒法时,应注意避免酒精过多流到罐口或滴到皮肤上;架火法时,应注意防止火架翻倒而烫伤皮肤;用煮竹罐时,必须甩尽罐内的热药液,将罐周擦干,防止烫伤皮肤。
(8)拔罐时要做到稳、准、轻、快。
(9)拔好火罐后,如果病人感觉灼痛、难受,可能是吸拔的力量过大,应起罐后重新拔罐。
(10)起罐时忌生拉硬拽,以免扯伤皮肤。应一手握住罐体,使其倾斜,另一手拇指压住罐口边缘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让罐体自然脱落。
(11)如果发生晕罐现象,立即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服些温开水或糖水,即可迅速缓解并恢复正常;重者则应立即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中冲等穴或用艾灸百会、中极、关元、涌泉等穴,一般也可很快缓解并恢复正常。
(12)上一次拔罐部位的瘀斑没有消褪之前,一般不要再在原处拔罐。
(13)拔罐后如果皮肤出现损伤,可用甲紫外涂;如出现水泡,小的水泡可不需处理,但要防止擦破,以免发生感染;大的可用消毒针沿皮肤刺破,放出水泡中的液体,并涂上甲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
(14)拔罐的间隔时间,一般应根据瘀斑的消褪情况及病情、体质而定。一般瘀斑消褪得快、急性病、体质强强的,间隔时间应短; 瘀斑消褪得慢、慢性病、体质较弱的,间隔时间应长 。
(15)在使用针罐时,施治前要对针具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血源性传播。在扣罐时,千万不要撞压针,以防针体弯曲或进入更深,对人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尤其是胸背部位的穴位,稍有不慎容易产生气胸。
(16)应用刺络拔罐法时,出血量应适当,成人以每次出血量不超过10ml为宜,一般急性病,、体质强的,出血量可适当多些;慢性病、老年、幼儿及体质弱的,出血量应少些。初次治疗可刺血拔罐2~3处,重复治疗的,可刺血络拔罐2-~5处,一般不宜过多。
(17)用走罐法时,不能在骨带突出处、小关节处及皮肤细嫩、有皱纹之处走罐,以免损伤皮肤或使罐体脱落。
(18)用抽气法找罐时,注意不要使罐内负压过大,以0.4个大气压为宜,如果达到0.5个大气压,可致皮肤出现水泡。拔罐时注意患者的感觉,确定合适的负压。
(19)在使用多罐时,火罐间的距离一般不应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挤压,使拔罐不牢固。
(20)视具体的病情选择拔罐方式、选择穴位,一般为轮流取穴,一次取穴不宜过多。
(21)视具体情况选择留罐时间,病情重、病处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丰厚,如背部、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宜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上肢部,拔罐时间宜短。寒冷时拔罐时间可适当延长;炎热时则应相应缩短。
(22)过度疲劳、饥饿、大渴、醉酒的,要让他们体息10~15分钟,适当饮食、饮水、酒醒后再进行拔罐;对痛感过度敏感的,拔罐时手法要轻。
(23)告知患者,拔罐后在24小时内不宜洗澡,特别冷水浴;注意保暖。
以上就是中医疗师的23条忠告,你记住了吗?没记住请收藏,或关注!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533014672306602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