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图文热点
    查看: 906|回复: 3

    艾灸十二原穴,断全身疾病!(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3 07: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为元气?

    我们常把元气大伤挂在嘴边当口头禅,却不知道,元气大伤了真的会要命!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元气”二字很抽象,但我们不妨打个比喻:
    如果把人体比喻为一个手机,元气就是人体的电量,它就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来源,如果元气大伤了,元气不足或没了,人也就要生病或死亡了!
    元气又叫“原气”,包括元阴之气(精、血、津、淑)和元阳之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乃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后天摄入之营养不断滋生。
    原气自命门发生之后,通过三焦→五脏六腑→原穴这一路线完成的,原穴是反映脏腑原气盛衰的一个重要穴位,可以体会为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
    所以中医巨著《难经》一直强调原气的重要性:



    《难经·八难》云:“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
    《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名曰原。”
    《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老师译注,上文大意为:双肾之间、肚脐以下,为元气生发之处(就像中国的三江源!),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头,十二经脉经气的根本。
    元气通过三焦(就像调度官)疏布、分配到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在每条经脉上,都有一个元气留驻的穴位,叫做原穴(古人善用通假字,事实上,原穴也可以称之为元穴)。当我们五脏六腑有病了,都应取用所属经脉的原穴。
    元气虚弱的五大表现!

    其实只要你细心体会生活中的细节,你就能发现身体原气不足时的警告声,告诉你电量不足了,需要充电了!
    1.食欲低下!



    伤元气的人,食欲变得低下。如吃饭不香,只有吃刺激性的食物,如麻辣烫、辣椒、烧烤等重口味食物才会感到嘴里有滋味。
    从中医角度来看,人的元气充沛,口中津液充盈,即使吃粗茶淡饭都会有滋有味,啃窝头、喝米粥都会觉得香甜无比,这说明脾胃健运,中气充沛,消化能力强健。
    伤元气之后最容易引起脾虚,如果人的脾胃之气衰败,食欲就会降低,即使是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懒得动一下。
    2.智力下降!
    伤元气的人记忆力、专注力和思维能力都会下降。尤其是很难提起精神进行深度思考,想问题往往想到一半就感到疲劳,不再打算往下思考了。
    写文章、学习、考试、工作等,乃至于生活杂事等都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是脑力下降、精力不足的表现。从中医角度来看,肾主骨生髓,肾气通于脑,肾精充足脑力才能充沛,智力才会高。
    3.脾气烦躁!
    伤元气的人,心火就容易上犯,心情变得急躁,经常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健康人的身体是,火在下,水在上的格局。水在上,表示心是清凉的。火在下,表示元气充足,阳气固秘,丹田气暖。水火既济,身体就健康。
    不健康的格局是火在上,表示心火上炎。水在下,表示肾气虚寒,丹田发凉,水火分离,火往上,水往下,上下不能交通,身体就不健康,百病丛生。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头脑发热,手脚冰凉,容易造成“火往上,水在下”的格局。时间长了,就会口中干燥、口臭、小腹冰凉,双脚冰冷,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交通。
    该睡觉的时候心火下不来,心神不能安定,就会造成失眠。所以一般失眠的人都有口干舌燥的表现,这便是元气不足,心火上炎的表现。
    4.头发稀疏、枯黄!



    元气生自两肾之间命门,而中医认为“肾之华在发”,肾的精华都表现在头发上。元气、肾气充足的人,头发通常比较茂密而且有光泽。反之,元气不足的人头发也会枯黄、稀疏、没有光泽,严重的会导致脱发。
    5.眼睛浑浊!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 肝肾同源, 肾间动气(元气)不足,则肾水便不能滋养肝木,两眼便无神,眼圈发黑。所以元气不足的人,眼睛往往很浑浊,像喝醉酒一样游离而没有定力,而元气充足的人,眼睛清澈明亮,奕奕有神。
    当你出现上面的某些症状或者所有症状,说明你的元气已经亏损的较为严重了!这个时候一定要速度给自己充电,趁着大病还没有酿成,赶快用艾灸补充元气。
    元气大伤,就找原穴!
    十二条正经在腕关节或踝关节处各有一个原穴,
    由于原穴是原气在五脏六腑腧注、经过、留止的穴位,
    所以我们元气大伤了,都可以通过刺激原穴来补原气!
    正如《难经·六十六难》所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十二原穴位置口诀

    阳明大肠合谷强 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 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 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 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 任脉膻中乳中央
    古代先贤与灸疗大师都极为重视“原穴”灸治,认为:五脏六腑有病了,你不知道具体艾灸穴位不要紧,先取原穴,然后再找配穴!搞懂原穴,你就能自己配穴艾灸!
    吃透十二原穴

    下面是十二原穴主治与配穴大全,吃透它们,你基本就能做到自行配穴了。
    1.肺经原穴:太渊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现多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心绞痛,肋间神经痛,无脉症,腕关节疼痛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配伍: 配列缺、孔最,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胸背痛;配内关、冲阳、三阴交,有益心通阳,祛瘀通脉的作用,主治无脉症。
    文献摘要:《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渊主之。 《玉龙赋》:咳嗽风痰,太渊、列缺宜刺。 《金鉴》:主治牙齿疼痛,手腕无力疼痛及咳嗽风痰,偏正头痛等症。
    2.大肠原穴:合谷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鼻衄,鼻塞,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闭经,滞产,小儿惊风,上肢疼痛,痿痹。现多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电光性眼炎,近视眼,腮腺炎,扁桃体炎,舌炎,牙龈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压,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配伍: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文献摘要: 《铜人》:妇人妊娠不可刺之,损胎气。 《资生》:风疹,合谷、曲池。 《大成》:疔疮生面上与口角,灸合谷;小儿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
    3.胃经原穴:冲阳



    主治:上齿痛,足背红肿,口眼歪斜,足痿。现多用于齿龈炎,癫痫,脉管炎等。
    配伍:配足三里、仆参、飞扬、复溜、完骨,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丰隆,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文献摘要:《素问》:刺跗上,中大脉,出血不止,死。 《甲乙经》: 善啮颊齿唇,热病汗不出,口中热痛;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胃脘痛,时寒热。 《铜人》:偏风口眼喎斜,肘肿。
    4.脾经原穴:太白



    主治:胃痛,腹胀,便秘,痢疾,吐泻,肠鸣,身重,脚气。现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胃痉挛等。
    配伍: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肠鸣,腹泻;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调中的作用,主治腹胀。
    文献摘要:《甲乙经》:热病,满闷不得卧,太白主之;胸胁胀,肠鸣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 《千金方》: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膝股肿,痠转筋。
    5.心经原穴:神门



    主治:心痛,心烦,怔忡,惊悸,健忘,不寐,癫狂,痫症,痴呆,胁痛,掌中热,目黄。现多用于无脉症,神经衰弱,心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产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体炎等。
    配伍:配支正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配大椎、丰隆,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配关元、中极,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 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文献摘要:《甲乙经》:遗尿,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铜人》:治疟心烦。 《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6.小肠经原穴:腕骨



    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指挛腕痛,黄疸。现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
    配伍:配通里,为原络配穴法,有清热安神定惊的作用,主治高热,惊风;配太冲、阳陵泉,有清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有健脾滋阴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文献摘要:《甲乙经》:消渴,腕骨主之。 《大成》:主头痛,惊风。 《金鉴》: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7.膀胱经原穴:京骨



    主治:头痛,项强,腰腿痛,痫证。现多用于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等。
    配伍:配风池、天柱,有祛风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
    文献摘要: 《甲乙经》:癫疾,狂妄行,振寒。 《圣惠方》:善惊悸,不欲食,腿膝胫痿。 《循经》:寒湿脚气,两足燥裂,或湿痒生疮。
    8.肾经原穴:太溪



    主治:咽喉干痛,齿痛,耳聋,耳鸣,头晕,咳血,气喘,消渴,月经不调,不寐,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经衰弱,贫血,下肢瘫痪等。
    配伍: 配少泽,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齿痛;配飞扬,为原络配穴法,有滋阴补肾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配肾俞、志室,有温肾壮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
    文献摘要:《甲乙经》: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 《大成》: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 《金鉴》:消渴,房劳,妇人水蛊,胸胁胀满。
    9.心包经原穴:大陵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狂,痫症,胸闷,胁痛,惊悸,失眠,烦躁,口臭。现多用于心动过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配伍:配神门、列缺,有舒畅经筋,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腕下垂;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络,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配丰隆、太冲,有疏肝理气,化痰醒脑的作用,主治气郁痰结型之癫狂。
    文献摘要:《甲乙经》:两手挛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 《千金方》:主目赤,小便如血。 《铜人》:治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善笑不休,心悬善饥,喜悲泣惊恐。《大成》:短气,大陵、尺泽。
    10.三焦经原穴:阳池



    主治:肩臂痛,腕痛,疟疾,耳聋,消渴。现多用于腕关节炎,风湿热,糖尿病等。
    配伍:配外关、曲池,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痉挛或麻痹;配少商、廉泉,有清热通络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配脾俞、太溪,有疏调三焦,养阴润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文献摘要:《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 《外台》:治寒热痎疟,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肿。 《图翼》:主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举。
    11.胆经原穴:丘墟



    主治: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呕吐,嗳酸,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现多
    用于胆囊炎等。
    配伍: 配风池、太冲,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配昆仑、申脉,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肿痛;配阳陵泉、期门,有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胆囊炎。
    文献摘要:《甲乙经》: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 《千金方》:主胸痛如刺。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跗筋脚挛。 《大成》:胁痛,针丘墟、中渎。
    12.肝经原穴:太冲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口喎,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配伍: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高血压;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行步艰难;配气海、急脉,有疏肝理气的作用,主治疝气。
    文献摘要:《甲乙经》:痉互引善惊,太冲主之。 《千金方》:主黄疸,热中喜渴。 《铜人》:治胸胁支满,足寒大便难,呕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儿卒疝呕逆。 《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冲、三阴交。
    艾,来自远古,大地之恩赐,厚德载物
    灸,源于太阳,上苍之馈赠,自强不息
    没病的时候灸一灸能强身健体;
    生病的时候灸一灸能调病驱疾。
    扶阳之法艾灸第一!

    原文地址:https://www.toutiao.com/a664330039339463526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大荆医疗技术研究院——专注针灸适宜技术委培及医械研发与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3 07:3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3 07: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3 07: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针灸界:学术.人脉.生活 建议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网址:ACUP.C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